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娃娃菜属于冷凉型蔬菜,生育期约为45~55天。最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为(17±5)℃,平均气温高于25℃则生长不良,低于5℃则易受冻害。
甘肃省榆中县是我国夏季重要的娃娃菜产区。该县地处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500—3000米之间,7月平均气温为13~18℃。每年5~10月,当高温笼罩我国南方时,从榆中县出发的一辆辆大货车源源不断地将娃娃菜等优质无公害蔬菜运往南方市场。娃娃菜价格虽高,但销量大。目前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如左图示意榆中县在甘肃的位置,如右图示意榆中县主要地貌景观。

(1)分析榆中县生产的娃娃菜绿色无公害的自然原因。
(2)分析榆中县娃娃菜年产量大,能够长时间供应南方市场的原因。
(3)如何保持榆中县娃娃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当地政府支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5-19 12:5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树,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气温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自孵化至吐丝结茧,24~25℃下约需24~26日,26~28℃下约需21~23日,结茧过程约需2~3日。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于丝绸生产。
材料二: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茧丝绸相关企业也已有20多家。但目前宜州绝大多数养蚕户还是在自家院子里养殖,加工企业缫制出来的生丝大多为中低档,丝绸加工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还有待提升,印染后整理技术、产品设计等水平较差。如何完成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宜州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气候条件。
(2)从市场角度说明宜州桑蚕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当地政府应如何促进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