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分)
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
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小题1】(甲)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小题2】(甲)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小题3】(乙)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04 05:2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
答:
(2)这则论语蕴涵的哲理是什么?(2分)
答: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论语•宪问篇》)
【小题1】在孔子看来,“知者”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仁者”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小题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中的“荷篑者”是“知者”还是“仁者”,为什么?
同类题3
(题文)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定公问:“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选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③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小题1】材料①中“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是指_________,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_______
,
______”。
【小题2】“怨”是我们常见的情绪。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我们该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怨”。
同类题5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给出的答案经常是不同的。
B.不同的答案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制造疑惑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C.孔子认为冉有和子路性格不同,冉有需要鼓励,子路需要约束。
D.公西华有惑即问,孔子耐心解答;弟子学得明白,老师教得清楚。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散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