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论语·雍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拼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又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材料二: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