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地条件不同
B.矿产资源条件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气候条件不同
【小题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不利于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秋雨较多,光照不足
B.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
C.水旱灾害频繁
D.紫色土壤不适宜棉花种植
【小题3】甲区域所在省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该省区输出的能源主要有
①煤炭 ②石油 ③天然气 ④水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0-21 02:01: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
读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小题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小题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小题3】发展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同类题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共同生产特点是
、
、
。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
经营的,种植作物中均有
。
(4)乙图所示的国家,为了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政府不遗余力地
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同类题3
如果该农牧交错带受到破坏,草地退化,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但不会导致土壤酸化,酸雨才可能导致土壤酸化。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人口分布变化
C.城市化地区差异
D.土地生产力差异
【小题2】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运输条件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同类题4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下题。
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吐鲁番盆地是绿洲农业
同类题5
创意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的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谜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平坦开阔的地形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D.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小题2】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缓解北京人口压力
C.拓展农业经营方式
D.推进逆城市化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