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仁朗,大名元城人。性沉厚,有谋略。父武,仕晋昭义军节度使,以父任西头供奉官。太祖即位,从讨李重进,攻城有功,还,与右神武统军陈承昭浚五丈河,以通漕运。乾德中,讨蜀,命仁朗为凤州路壕砦都监。伐木除道,大军以济,录功迁染院副使,俄迁内染院使。数日,改左藏库使。为中官所谗,太祖怒,立召诘之,至殿门,命去冠带。仁朗神色不挠,从容曰:“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 ”太祖怒释,止停其职。开宝六年,起为榷易使。七年,以西北边内侵,选知庆州。仁郎至,率麾下往击之,短兵将接,前锋稍却,仁朗斩指挥使二人,军中震恐,争乞效命,遂大破之。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命仁朗行太原城四面壕砦,阅视攻城梯冲、器械。太原平,留仁朗为兵马钤辖。从幸大名,又命为沧州钤辖,俄迁东上阁门使、知秦州。李继迁为乱,命仁朗率兵巡银、夏,岁余召还。未几,继迁攻麟州,诱杀曹光实,遂围三族砦。命仁朗与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驰传发边兵数千击之。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称其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后数月,上知其无罪,召拜右神武军大将军。部修河北东诸州城池,数月而就。留知雄州,加领澄州刺史。时河北用兵,大藩多用节将,朝议以通判权位不伦,选诸司使有吏干者佐之,以仁朗知定州节度副使事。俄召赴阙,未闻命而卒,年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B.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C.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D.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指我国古代商人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以牟求更多利润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B.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它既可以指继承位子,也可以指自己打下江山后称帝。
C.麾下:意即将旗之下。既可敬称将帅,也可指部下,还能喻指在有权势之人的手下。
D.路:宋、金、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仿唐代“道”制而设,相当于现在的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仁朗讨伐贼寇,屡立战功。讨伐李重进时,攻城有功;讨伐后蜀时,他带兵伐木修路,使大军得以顺利前进,又荣立战功。
B.田仁朗因谗受诘,镇定从容。被宦官诬告后,面对太祖责问,他冷静应答,以表清白,最终太祖仅仅暂停了他的职务。
C.田仁朗临阵果决,力挽危局。他刚到庆州任上便率兵迎敌,见前锋稍有退却,当机立断斩了两个指挥官,于是军中争相效命,此战大捷。
D.田仁朗为政有方,颇受重用。当时河北路在进行战争,重要的州郡大多任用节度使管理,但因他有为政的才干,朝廷便破格提拔,让其主持定州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
(2)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称其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9 02:1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胜非去位 会:恰逢
B.浚初求   去:前往
C.怅余生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天下闻悲之 而:表顺承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杀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改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前那样倔强。”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小题4】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你认为赵鼎的治国才能有哪些?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幹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又称建业、金陵,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相同。
B.奏疏,古代臣子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奏疏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东称为“江右”,长江之西称为“江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于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栏,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娃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久之,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尝召见便殿,累上书陈时政,因及大臣,无所附丽,皆时人难言者。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财费,不逾时告备,宰相乘间复徙之兵部。有建议罢教装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门下侍郎韩维罢,存言:“去一正人,天下失望,忠党沮气,谗邪之人争进矣。”又论杜纯不当罢侍御史,王巍不当罢谏官。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日:“故道已高,水性超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始,存之徙兵部,确力也。至是,为确罢,士大夫善其能损怨。岁余,加责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绍圣初,请老,提举崇禧观,迁右正议大夫致仕。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赠左银青光禄大夫。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B.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C.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D.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乡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古文,文体名,区别于骈体文而言,与韩愈《师说》“好古文”中“古文”的含义相同。
B.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属于文官,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也称“致政”、“乞骸骨”。
D.保甲,是宋朝时期开始的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不畏豪强,严格执法。有一豪门大户杀人,很久没人过问,王存到任后,严格审查案件,终于查清是州吏收受贿赂,最终罢免了受贿官员。
B.王存为人耿介,敢于直言。他曾被宋神宗在便殿召见,多次上书指陈当时政事,虽涉及一些大臣权贵,但绝不依附,敢说别人难以说出的事情。
C.王存独具慧眼,见解独到。有人建议废除京畿内保甲制度,他透彻分析,坚决反对:水官建议恢复黄河旧有的河道,王存据理力争,停止了工役。
D.王存性情宽厚,不计前嫌。当年神宗去世后,因蔡确作梗,王存被移任兵部:后来蔡确获罪,王存却力争为蔡确减罪,自己也因此事被罢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2)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若海,字东叟,歙人。未弱冠,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会金人侵扰,朝廷下诏求知兵者,若海应诏。时已割河北地。其年冬,再犯京师,若海谓:“河北国家重地,当用河北以揽天下之权,不可怯懦以自守,闭关养敌,坐受其敝。”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辅大喜,即以其书进钦宗,用为参谋,遣如康王所。宰相何执异议,以道梗为辞,不果遣。
高宗既即位,朝廷以张浚宣抚川、陕,议未决。若海谓:“天下如常山蛇势,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乃往见浚,极谈终日,浚大惊,辟以自随,以亲老辞。时节制江夏军马李允文跋扈不用朝命,朝廷命招讨使张俊屯江西,得若海道中,喜甚。谓曰:“李允文怀反侧,非君莫能开其自新。”若海即驰往,谕以成败逆顺,示以朝廷威德,复谈三策以动之,辞旨明畅。允文大感悟,即举军东下。若海复为书招其徒张用、曹成、李宏、马友同归朝廷。用以其众二十万解甲效顺,惟成疑贰有他志,若海移书责之。成怒,将杀若海,若海夜宿王林军帐,以计得林军印,遂夺其众五千人。翼日,成遂遁。
绍兴九年,复三京,祗谒陵寝,事还。金人奄至,太尉刘锜甫至,众不满三万,遣人丐援于朝,无敢往者。若海毅然请行,具述锜明方略,善用兵,以偏师济之,必有成功。朝廷从之金兵果败去。未几,丁内艰。服除,添差通判信州。秩满,迁湖北帅司参议。知道州,陛辞得对,上曰:“久不见卿,卿向安在?”授直秘阁、知江州,丁父忧。时方经略中原,朝廷议起若海,而若海死矣。若海豁达高亮,深沈有度,耻为世俗章句学,为文操纸笔立就,蹈厉风发。
(《宋史·汪若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B.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C.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D.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弱”,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另外,孔子对年龄的经典阐释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禄”,也指古代官职类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而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
C.三京: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D.丁内艰:即丁母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母亲丧事。如《晋书·周光传》“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而不知所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金人再犯京师时,汪若海上书曹辅直言怯懦自守的弊端。曹辅非常赏识他,任用他为参谋,并准备派他到康王麾下,后因宰相坚持不同意见,结果没能实现。
B.高宗即位后,派遣张浚宣抚川陕之地的结果始终没有定下了。若海认为川陕之地是恢复中原建立首都的重要之地。张浚看重他的才能,打算聘请他作为自己的随从。王若海推辞不就。
C.节制江夏军马李允文有反叛之心。在王若海的劝说后,李允文彻底感悟,马上率领军队向东而去,他的部署也全部归顺了朝廷。
D.若海平生豁达,有高风亮节,为人沉着持重有气度。把写流俗的章句看作是可耻的事情。作文章拿起笔马上就能写成,动作利索,气概豪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以其众二十万解甲效顺,惟成疑贰有他志,若海移书责之。
②若海毅然请行,具述锜明方略,善用兵,以偏师济之,必有成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沉毅方正,明律令。与冯道、赵凤为友。后唐同光初,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召为大理评事,赐绯。逾年,迁大理正,以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遇赦,召为著作郎。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
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未几复官,迁大理卿。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有司摄治瑛,瑛具伏。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年半。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恕耶?”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
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世宗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从之。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可久复拜大理卿。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卒,年七十七。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B.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C.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D.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绯”“赐金紫”中的“绯”“金紫”指的是大红色和紫色的衣服。官服颜色对应官服等级,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
B.大辟,古五刑之一,指死刑。最初谓“墨、劓、別、宫、大辟”为五刑,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
C.失入,指罪轻重判或不应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
D.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或年纪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可久为官能干,闻名于世。后唐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掌理刑法,他因能办事,备受世人称赞。
B.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
C.剧可久坚持己见,触犯权贵。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
D.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他九个人编成了三十卷的《刑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2)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