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平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减云屏,更哪堪酒醒!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用语经济,仅用“眉长鬓青”四字就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黑发勾勒出来,女主人公慵懒萎靡的神情顿时突现在读者面前。
B.“写春风数声”生动形象,以“春风”写筝声,以无形写有形。它荡漾于小楼,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将筝声写得可见可感。
C.“翠销香减云屏”用精炼的六个字写出了室内画屏彩色渐退,暖香渐少的情形,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的浓缩在一起。
D.本词在语言上强调炼字,“写春风数声”一个“写”字极富表现力,将本不能搭配的“写”与“风”强行搭配,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E. 本词题材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表现出一种清新的风格。
【小题2】本词的“更哪堪酒醒”与《涉江采芙蓉》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在抒发的情感与抒情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1 01:0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小题2】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阃外,指统兵在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哪里还有英雄人物来保卫山河?体现了词人呼唤英雄人物出现的急切心情。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词人感慨当前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三秦”二句与吴激《人月圆》“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借古言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写出了词人感慨边塞平静,不需要军队出发征战,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E. “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二句,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仅有相同的动作,表达的情感也是相似的。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