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颜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卷一五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B.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C.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擅渊趋丰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学: 古代的国立大学,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赋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权邦彦博学多才。崇宁四年太学上舍及第,担任沧州教授人朝为太学博士;有遗稿十卷,号称《瀛海残编》,藏在家中。
B.权邦彦敢于进谏。金人围攻汴京,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宋高宗登基;献上十条建议来谋取中兴,建议皇帝不要苟且偷安。
C.权邦彦作战勇敢。权邦彦发誓以死守城,拼力战斗不肯停止,最终率百姓打败了敌军,得到皇帝奖赏。
D.权邦彦治城有方。大盗张琪战害徽州,权邦彦派副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议失守罪,将重生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
②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3 02:3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馀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选自《宋史》,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厓山,军中置酒大会 破:被攻占
B.弘范之    义:认为……有节义
C.遂遣积翁旨 谕:告诉
D.盟津之师不而会者八百国 期:意料,预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B.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C.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D.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台,即漕司,是转运使的官署,主要负责主持考试、负责民政等。
B.轮对,宋代制度,又称“轮当面对”,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C.持节,本指古代使臣奉命持符节出行,后泛指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
D.丁钱,我国封建社会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始于汉,历代相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资聪慧,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后进士及第;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于他,要他主持秋试录用秦熺,遭到拒绝。
B.萧燧正直进谏,切中时弊。皇上征询意见,他趁机劝谏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帝赞许。
C.萧燧政绩卓著,深受嘉勉。严州地小物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庙堂,心系百姓。淳熙年间,江浙两年遭遇天灾,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赋税之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耶律安抟,父迭里,幼多疾。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祖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堇,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太宗伐晋还,至栾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安抟曰:“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吾二人方议此事。先帝尝欲以永康王(指世宗)为储贰,今日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安抟对曰:“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若白太后,必立李胡。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南院大王吼曰:“此言是也。吾计决矣!”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宠任无比,事皆取决焉。然性太宽,事循苟简,豪猾纵恣不能制。天禄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
(选自《辽史》,有删改)
注:①夷离堇:官名,辽政权建立前为契丹各部军事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抟/密自结纳
B.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伶恤/安抟密自结纳
C.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D.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小题2】下列对必修三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崇尚“性善说”。
B.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D.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安抟能征善战,战功赫赫。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和征讨渤海国,进攻忽汗城时,俘虏和斩首的敌人都特别多,立下大功。
B.耶律安抟恪守礼法,孝顺父毋。他少谈笑,重信誉。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他悲恸哀绝,以致毁伤了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
C.耶律安抟思维缜密,行事果断。在扶立世宗时,当他人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时,他细密分析,果断处置,最终使世宗能即帝位于太宗灵柩前。
D.耶律安抟生性宽厚,为政偏弱。对于强横狡猾之辈不守法纪、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辖制禁止,甚至连进犯皇帝住的大帐的人也不能征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祾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祾,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祾,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祾,当以景询来易。”乃止。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太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 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 曰“真盐铁陈恕”。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 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恕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 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 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 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 遂至赢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 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 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 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县官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取的。名和字没有什么关联。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 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咸平,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一 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
D.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也可泛指一般革职 官员重被起用,文中是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判,到任后又揭发澧州官吏利用账簿欺上瞒下,投机图利的所有弊端。
B.真宗曾令陈恕奏报国库情况,陈恕因为担心陛下年轻,如知府库充实,会生奢侈之心 而迟报,此举颇受真宗赞许。
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当母亲死 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 的寇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2)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