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B.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C.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D.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第,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文中杜甫在天宝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中;后来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及格,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同学一百余人,我在其中,不过是没有落第。"
B.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后来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庐,指草庐。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结草庐而居,后来演变为著名的4A旅游景区——杜甫草堂。
D.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太湖湖畔,明朝天顺年间改为"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以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3 03:5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 / 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但无操行,受到当时宦途中人的鄙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不盥栉。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尝作宫体诗②,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有删减)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②宫体诗:指产生于宫廷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B.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C.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D.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旬,古时十日为一句,累旬,几十天。《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十旬”即“旬休”,唐代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
B.黄门侍郎,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隋唐时,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
C.践祚,亦作“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阼阶主位,此处指秦王李世民登上国君宝座。
D.拾遗,指匡正别人的过失或缺点;也指职官名,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文中指后一种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笃志勤学,博闻强记。他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余年,勤奋专注,有时很多天不梳洗。他为皇帝书写《列女传》,没有一个字的差错。
B.虞世南忠直恳诚,为人峭正。唐太宗与他商讨古今政事,有一句话的差错,他也会怅惘恼恨;而隋炀帝则因他为人刚直,让他沉居下僚,多年未得提拔。
C.虞世南体恤百姓,刚烈敢谏。虞世南借陇右山崩之事,劝谏太宗施惠天下、重审冤狱。他认为皇上所做的宫体诗不够雅正,也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传于世,影响不好。
D.虞世南身兼五绝,深受追思。李世民曾称赞虞世南有超世之才,不仅为人忠谠友悌,且通晓文献诗书。他去世后,皇帝下诏让他陪葬昭陵,追赠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新唐书•甄济传》)
【注】①堧(ruán)地:余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B.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C.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D.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B.拾遗,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分左右拾遗,其主要职能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匡正君王,纠正君过。
C.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曾以御史台、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D.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甄济文章雅致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B.甄济虽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但他性格刚直能正直论事。他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回到卫州旧居。
C.甄济坚守气节,临危不惧。安禄山造反后,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但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威逼,面不改色,毫无畏惧。
D.甄济被安庆绪强行抬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
(2)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