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经孙,字中立。宝庆二年进士,授浏阳主簿。潭守俾部牙契钱至州,有告者曰:“朝廷方下令颁行会[注],令若此钱皆用会,小须,则幸而获大利矣。”经孙曰:“此钱取诸保司,出诸公库,吾纳会而私取其钱,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诘旦,悉以所部钱上之,其人惊服有愧色。
通判潭州。帅陈韡雅相知,事必咨而后行。秩满,由丰储仓提管进权辖。升安抚使。经孙为安抚时,韡家居,门人故吏有挠法者不得逞,相与摇撼。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经孙造朝,具白于政府。事上闻,帝大怒,谕宰执曰:“陈韡老缪至此,宜亟罢之。”于是经孙再诣政府,言:“某,韡门生也,前日之白,公事也,苟韡以是得罪,人谓我何!”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迁起居郎,入奏:“君人者当守理欲之界限。”迁刑部.侍郎兼给事中,升太子詹事,辅导东宫者三年,敷陈经义,随事启迪。太子入侍,必以其所讲闻悉奏之,帝未尝不称善。景定三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对曰:“三数年来,言论者以靖恭为主,有怀者以哗讦为戒,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监,假雷以鸣。”切中时病。
公田法行,经孙条其利害,忤丞相贾似道,拜翰林学士,未逾月,讽御史舒有开奏免,罢归。授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不拜。授端明殿大学士,闲居十年,卒,金紫光禄大夫。经孙所荐陈茂濂为公田官,分司嘉兴,闻经孙去国,曰:“我不可以负徐公。”遂以亲老谢归,终身不起。
(选自《宋史·徐经孙传》,有删改)
(注)会:会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B.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C.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D.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刑部尚书。
C.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
D.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如赠官“金紫光禄大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经孙不贪钱财,让人佩服。上级让他交牙契钱,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用纸币代交牙契钱,借此获取利益,被他拒绝,让出主意者佩服。
B.徐经孙秉公办事,留有余地。他和陈韡是知己,他的门生得罪了陈韡,他遭到陈韡诬陷后,把事情上报,皇帝知道后要罢免陈韡,他却表示反对。
C.徐经孙恪尽职守,敢于进言。他辅佐太子很得力,皇帝对他教给太子的东西也很满意;他向皇帝直言忠诚正直的风气被压制,切中时弊。
D.徐经孙不惧权贵,有影响力。他对公田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罪了丞相贾似道,遭到报复;他推荐的人因他去职而辞职,不再做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0:0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_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人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很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
(2)鼎奏运成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未成年。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人。文中“未冠”是指“不满二十岁”。
B.宾礼,最初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此处指“宾客的礼节”。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仪制祀祭的机关,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D.郊祭,犹郊祀,古代与郊外祭祀天地,是传统礼节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袛、人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T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未半岁,复典环州。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景德初,卒,年六十五。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B.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C.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D.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渐,是病危的委婉说法,古代常用的婉辞,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B.三鼓,即三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因用鼓报时,因此又称五鼓。
C.赠典,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的典礼。典,典礼。
D.矫制,不遵皇帝诏令。制,秦始皇称帝时,规定把皇帝的诏命称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德玄倚势弄权。皇上信任他,但趋附他的人也很多,因受到指责,出京担任了节度行军司马的官职。
B.程德玄忠于职守。迎接慰劳陈洪进来朝时,船舰渡淮水,起了暴风,大家恐惧,他力排众议完成使命。
C.程德玄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征召他到身边,很信任他办事。太宗病危的晚上,专门派人传唤他。
D.程德玄熟悉军务。他多次担任管理军队事务的官职。皇帝也曾给他授予官职的权力,并向他询问边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转起居郎。建国公出就傅,以震为赞读。迁中书舍人兼翊善。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转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②越绋:指不受私丧限制,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③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等大典,都在此处举行。
B.经筵,古代帝王为研习佛经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汉代发轫,但宋代始称经筵。
C.丐祠,请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
D.《公羊传》,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与《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为官清廉,受到赏识。胡安国非常器重他,曾将他推荐给宋高宗。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也向皇上推荐了朱震。
B.朱震学识渊博,得到恩宠。受召见时,他的回答得到皇帝认可,授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C.朱震聪明智慧,头脑灵活。他认为造成虔州百姓偷盗成风的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建议皇上由当地百姓选任官吏。
D.朱震坚持礼制,敢于直言。徽宗去世后尚未安葬,吴表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世忠,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日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D.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C.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