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淑宇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家人日:“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已,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卫军临川王义庆雅好文章,请为谘议参军,顷之,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日:“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①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日:“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溶书日:“弊室弱生,砥节清廉,好是洁直,以不邪之故,而贫闻天下。宁有昧夫嗟金者哉?”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日:“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日奉令。淑叱之日:“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间日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整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賜贈甚厚。 
(节选自《宋书)卷七十,有刪改)
注:①检玉:古代封禅有金策、石雨、金泥、玉检之封。玉检有时也作检玉,这里用来代指封禅一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官员调动。在古代,“迁”有三种情况:平调;升迁;降职,如左迁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应离职守孝。
C.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名。因处东部又称东岳。
D.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于表扬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淑少有风度。他才几岁时.就被袁湛认为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时,他又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
B.袁淑为官有节。即使是表兄关系,他也没有依附刘湛;由于卫军临川王义庆好文学,他因此前往任其谘议参军。
C.袁淑能借机进言。北伐之际,他认为形势转好,封禅的时机成熟,于是建议太祖封禅泰山,并上呈一篇《封神书》。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刘劭要弑君篡位他直言劝告;受到威胁后,他婉言劝诫,后来因始终不愿帮助刘劲而被杀。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淑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溶尝送钱三万饷淑,一一宿复遗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1 09:00: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曼殊传

(民国)陈灨一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谙。母为东瀛产,而生平恶日人如寇仇,侨居数稳,不肯操日语,宁辗转觅舌人,不惮烦也。尝病,友人访之,讶曰:“胡不就医?”曰:“倘不以通事为劳,将从君请。”乃相偕赴医院,医者所苦,曼殊无语,友代告。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之日:“去而忽返,不谋之于我,何也?”曼殊曰:“君传语乖误,疾病岂可乱施药剂耶?”友赧然曰:“然则君自言之,奚害?”曼殊曰:“君忘吾不操日语乎?”

曼殊性脱略,无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不称贷友人,有周济之者,受而不谢,亦不复偿欠。尝断炊数日,偃卧呻吟,自忘所苦,友至,叹曰:“吾迟来一步,君为饿俘矣。”为之饭食,馈百金而去。越数日,复往视之,偃卧呻吟如前状,骇曰:“君欲绝食自毙耶?”曼殊喃喃曰:“吾囊得君钱,腹饥顿解。欣然行于市,见自动车构制绝精美,好之,购置家中。又遇乞人,不食三日矣,倾余囊以献。”友曰:“君未习乘坐法,购车奚为?”曼殊曰:“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注)①舌人:译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医者所苦     (2)友之曰
(3)为之饭食     (4)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诗人致力革命 / 倾余囊
B.生平恶日人如寇仇 / 馈百金
C.君饿殍矣 / 之具饭食
D.友赦曰 / 欣行于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
【小题4】概括苏曼殊的主要思想性格。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小题1】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小题4】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小题5】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宽厚。

公帅定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宋时在此设府。③定:即定州,在今河北省定县。韩琦曾外放到定州任军政长官。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士兵他(_____)(2)烛公须(_____)(3)而书如故(____)(4)呼视之(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百金答之/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B.且将酌酒劝客/能顺木
C.坐客皆愕/病瘘,隆伏行
D.耕者入中得/字幼孩
【小题3】翻译语句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4】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15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