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下图为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1)A地区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
A.扩大生产规模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应对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1-16 03:0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小题2】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同类题2
下左图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变化,右图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安徽省冬季使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改变的是农业生产的( )
A.地形条件
B.降水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
【小题2】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同类题3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位于A处的大洲边界是
山脉;C处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2)图中D城气候类型对应的气候统计图
是
,其气候特征是
。
(3)E河流北段的大致流向是
,决定其流向的因素
是
。
(4)F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从气候、地形、水源方面分析该地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
、
、
。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是(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小题2】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 )
①紧临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分布
③紧临农业区
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3】本地易发生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面环山,钢铁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B.水源水量不大,导致钢铁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偏高
C.本地夏季风会把钢铁厂的废气带到城区积累
D.本地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量太大
同类题5
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山脉A、B、C,河流D、E、F、G,平原甲、乙、丙中,长白山地是______(填代号,下同),黑龙江是______,乌苏里江是________,松嫩平原是_______。(4分)
(2)某同学认为图甲—乙河段有凌汛现象,你认为可信吗?请说明判断理由。(6分)
(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2分)
(4)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图示地区热量有所增加,试分析这一现象对该地区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影响。(4分)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