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慈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略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脚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融之。太守日:“吴季英有知人之明,抑且勿言,”真后亦拳孝廉,除新蔡长。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间里,重相和解。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肘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逆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初,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候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挚煌娱不敢以丧还旧莹裁买城西数地槁葬而忌寒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

[注]①薏苡:一种草本植物。②檐石:指一担粮食,言粮少。③啬夫:农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莹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
B.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莹/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
C.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莹/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
D.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莹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写作。
B.祖,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饯行。文中指吴季英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在路边给他设宴饯行。
C.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后汉书》,前四史之一。前四史分别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祐沉稳而有远见。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时,曾以马援因带回一车交趾的薏米而被人告发的史实,劝谏父亲停止写经书。
B.吴祐清贫自立,富有节操。父亲去世后.他拒绝了别人接济,边放猪边吟诵经书;面对别人的质问,他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C.吴祐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任胶东侯相时,遇到百姓打官司,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D.吴祐性格刚直,不顾私情。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甘冒风险前去与之争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2)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1 11:4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焉。王莽末,四方溃畔,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B.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C.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这种说法从周代开始。
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虞都尉造反,想趁机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只好逃亡去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当时拥兵称帝的特别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任命他为虞县县令。
C.冯鲂遭受围困,英勇奋战而出。冯鲂任郏县县令时,郟县强盗延褒等带领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多日,直至城池丢失才跑了出来。
D.冯鲂宽宏大量,赦免造反之人。光武帝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聚落,并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他们后全部赦免,让他们去种田务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
(2)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有才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名闻山东。
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 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 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 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夫战有三亡,以乱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以此三德,待彼三亡,奉辞伐罪,谁敢御之!”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顒、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术上以为杨州刺史。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B.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C.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D.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20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
B.举、辟、征、迁、召,都是指古代朝廷对官员的选拔、任用、调动与升迁。
C.太守,一郡的长官,汉代将秦代的郡守改为太守,明清两代亦称知府为“太守”。
D.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太少有才略。灵帝末年,他就预知天下将乱,暗中结交天下豪杰,名闻山东;后被推举为孝廉,为三府、公车征召。
B.郑太善于识人。他能看清董卓的为人不端和有野心,当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如果董卓进宫,将危及朝廷。
C.郑太机智善辩。当看到董卓怀疑他时,他引经据典,用充足的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D.郑太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实现为朝廷锄奸的愿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进寻见害,卓果作乱。
(2)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 游学:________
(2)恂融才  奇:________
(3)道相望  殣:_______
(4)灭无之躯 赀:_________
(5)圣贤不  坠: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父公林,字幼春,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徙封陵阳侯。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不远千里。初,林从世祖征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小而共寒苦。及林卒,鸿当袭封注,上书让国于盛,不报。既葬,乃挂縗绖于冢庐而逃去,留书与盛曰:“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唅,皇天先祖,并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如遂不瘳,永归沟壑。”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予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鸿感悟,垂涕叹息,乃还就国,开门教授。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显宗甚贤之。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拜侍中。

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和帝即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六年,鸿薨,赐赠有加常礼。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袭封,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B.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C.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D.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縗绖”,在古代縗和绖就是丧带和丧服,“縗”“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后也渐渐引申为服丧。
B.“茅土”,古分封王侯时,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土,包以白茅而授之,后以此指王侯的封爵。
C.“就国”,在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这个人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D.“薨”,诸侯或后妃死曰“薨”,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鸿聪慧刻苦,求学精益求精。丁鸿从师学习,三年便明白了章句,善于辩论诘难;担任都讲以后,还继续深造,不远千里求学,精神可贵。
B.丁鸿对弟善慈,托病辞爵让国。在父亲死后,丁鸿假托求医,放弃世袭封爵,辞让爵国给丁盛,友人鲍骏盛赞其有伯夷、吴札的让国之风。
C.丁鸿才学过人,广受赞誉推崇。在研究经学方面,与之论难的诸儒叹服他,丁鸿深得鲍骏、显宗、肃宗等人赞赏;教授学徒,影响较深远。
D.丁鸿渐居要职,深得皇帝信任。显宗召见丁鸿,礼遇拜官;肃宗赏赐丁鸿并提拔他为少府;和帝更是任用丁鸿为太常、司徒、太尉等要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
(2)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①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从事。建武二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问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
② 六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当效死,义不贪生、背恩德。”
③ 宇等复晓譬之。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楇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④ 序主簿韩遵、从事王忠持尸归敛。光武闻而怜之,命忠送丧到洛阳,赐城傍为冢地,赙谷千斛、缣五百匹,除三子为郎中。长子寿,服为邹平侯相。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里。”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乃反旧茔焉。
(选自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楇: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效死(2)背恩德(3)此义士节(4)服为邹平侯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历访英俊大人B.问以策谋C.仕州从事D.苟背恩德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小题5】作者把温序放在“独行列传”里,从上文中概括这一归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