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 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 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 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 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 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 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选自《明史·周新传》)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 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印,知道死 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 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2 03:5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徽州推官,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B.“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制度。“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提升。
C.“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
D.“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束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最终在家去世,没有子嗣。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如宋太祖、明太祖等。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史上曾是东晋、吴、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或诸侯死称“崩”,士死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通海遭逢乱世,结寨自保。他在太祖急需船只时受父命归顺太租,令太祖喜出望外。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伤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独自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太子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之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注)①严嵩,明代大奸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②地,有说情的意思。
【小题1】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B.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道、佛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考中进士以后并没有立即做官,而是过了两年才去任职。替父亲守丧,遵循礼法,坚持三年,遇母丧事,同样认真对待。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碰上饥荒之年,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因而得到了数十石粟米。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宇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令。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
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缲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逆寝。
世宗践作,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流入裝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威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弭盗与御寇不同    弭:安抚。
B.欲倚以自助 自助:协助自己。
C.应轸与议不合 合:一致。
D.教习竣,拟投给事中 竣:完成,完毕。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B.谓/陛下庆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C.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西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展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千戈而守空宫
D.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于戈而守空官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汪应轸以民生为重的一组是
①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②夫谷永,谐谀之臣
③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④土療民情,不知农桑
⑤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   ⑥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轸敢于直言进谏。他曾以古代贼臣昏君的故事当面劝止皇帝南巡,但因讽喻失当,招引圣怒,维而被罚跪宫门,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B.汪应轸担任地方官能造福当地百姓。出任泗州知州时,针对土地贫瘠、百姓懒情、不懂农桑的具体民情,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丰衣足食。
C.汪应轸为了维护百姓利益不惜违抗皇命。他曾断然拒绝皇帝的旨意,还用请蚕妇入宫的话提醒皇帝要以百姓利益为重。
D.汪应轸能够认清当时社会弊端。他要求地方官严惩盗贼的主张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
(2)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注)①沐英,太祖朱元璋养子。②越嶲(xī),郡名,治所在邛都,管辖云南、四川等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贼积年诛者  逋:拖延
B.以羸卒诱贼 羸卒:疲弱的士兵
C.受上方略 方略:方法和谋略
D.贼高坚守 乘: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B.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C.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D.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春身先士卒,颇受信任。在随父出征西蕃与云南以及平定江西乱贼时,他都先于众人登城;群臣要他先试官职,太祖却认为不必要。
B.沐春讨贼有方,善待降兵。阿资叛乱,他采取有效策略,最终把阿资及其所有党羽擒获并诛杀;然而对景罕寨投降的贼兵,他却阻止将士屠杀。
C.沐春解危纾难,屡建功勋。官兵与景罕寨贼兵交战,何福告急,他便率兵救助;还平定越嶲与维摩十一寨之乱,打败崆峒寨、景罕寨的贼兵。
D.沐春注重屯田,关心百姓。沐春在云南等地,修屯政,辟农田,凿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使许多百姓恢复了常业,受到百姓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②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xiòng)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