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父忧,服除,以原官总督河道。因灾变,请讲求弭灾策。帝为赐山东租一年,畿辅亦多减免。大学士商辂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而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为巡扼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恕居云南九月,威行微外,黔国以下成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恕请增设副使二员,以饬边备,谋遂沮。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民田率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时有羡米,乃奏以六万石补夏税,公私便焉。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林俊之下狱也,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文华殿中书舍人杜昌等夤缘迁秩,御医王玉自陈乞进官,恕皆力争寝之。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等,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拔擢之恐后。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卒,年九十三。

(选自《明史·王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B.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C.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D.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文中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B.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御医,古代医生的称谓,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等治病的宫廷医师。
D.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古代以右为卑,豪族常常谦称为“豪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恕不负众望,稳定边境。他因有威望被派去代替贪腐妄为的钱能镇守云南,在云南有声威;他采取措施挫败了安南企图反叛的阴谋。
B.王恕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巡抚南方时,想法调整民田、官田,运粮补税,辖区遭水灾,他上奏请求援助粮食,并积极赈灾,救活很多灾民。
C.王恕敢于直言,深得民心。他犯颜直谏,直言无忌,得到天下人的仰慕,碰到朝廷议事有不同意见,官员会提到王恕;人们编民谣歌颂他。
D.王恕忠于国家,积极荐才。他任官四十多年,刚强正直清廉严肃,始终如一。他引荐的很多官员成为名臣,他大力提拔民间人才,使朝廷充满正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
(2)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2 11:2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如宋太祖、明太祖等。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史上曾是东晋、吴、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或诸侯死称“崩”,士死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通海遭逢乱世,结寨自保。他在太祖急需船只时受父命归顺太租,令太祖喜出望外。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伤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独自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纪纲传(节选)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校尉。日擿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其首,脑裂几死。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②擿(tī):揭发。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④挝(zhuā):击,敲打。⑤磔(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辟诡黠 便,能说会道
B.擢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C.载入私第,弗予直 直,通“值”,钱,价钱
D.家属无少长皆戍边 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王与语,说之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B.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见上必请赦若罪 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
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着力刻画的是权奸纪纲的形象。他因为能说会道、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受到燕王宠爱,从而平步青云。
B.纪纲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党羽,诬陷异己,诱取财产,假传诏令,勒取官盐;私造武器,图谋不轨。
C.一次在皇宫内遇见他所嫉恨的都督薛禄,击打薛的头,以至把薛打得脑袋裂开而身亡。
D.纪纲犯下了种种罪行,终于落得个被依法治罪,家属也受到惩治的可悲下场。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B.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C.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D.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以勤不畏权势,义正辞严。严世蕃询问高拱、陈以勤太子向他们如何说当今皇帝的,高拱用戏谑的语言责难严世蕃,而陈以勤态度严肃地反问严世蕃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穆宗即位后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7】【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2)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人。万历八年进士,除滑县知县。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礼科给事中。疏言朝讲不宜辍,张鲸不宜赦,不报。
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哈剌慎老把都诸部挟增市赏二十七万有奇,羽正建议裁之。兵部左侍郎许守谦先抚宣府,以贿闻,羽正劾去之。又劾罢副总兵张充实等,而悉置诸侵盗军资者于理。
二十年正月,偕同官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阁豫教,帝怒,谪献可官。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杜门读书,士大夫往来其地,率辞不见,林居几三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未至,进本寺卿。
天启二年,吏部将用为左副都御史,羽正辞曰:“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乃受佥都御史而让从吾为副。甫入署,即言:“方从哲无谋鲜断,似倭似欺,宜免其官秩,使为法受过,沈纮结内援,招权乡,宜遄决其去。”群小多不悦。熊廷弼、王化费之狱,众议纷呶。羽正言:“向者开原、铁岭之罪不明,致失辽阳;辽阳之罪不明,致失广宁。朝廷疆土,堪几番败坏!”由是二人皆坐大辟。会朱童蒙以讲学击邹元标及从吾,羽正言书院之设,实为京师首善劝,不当议禁,因自劾乞休。顷之,代从吾为左副都御史,俄改户部右侍郎,督仓场。
明年春,拜工部尚书。故事,奄人冬衣隔岁一给。是夏六月,群奄千余人请预给,蜂拥入署,碎公座,殴掾吏,肆骂而去。盖忌羽正者嗾奄使发难也。羽正疏闻,因求罢。诏司礼太监杖谪群奄,而谕羽正出视事。羽正求去益坚,因言:“今帑藏殚虚,九边壮士日夜荷戈寝甲,弗获一饱;庆陵工卒负重乘高,暴炎风赤日中,求佣钱不得;而独内官请乞,朝至夕从。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复三疏自引归。
逾年,逆党霍维华追理三案,言羽正委身门户,遂削夺。崇祯初,复官。久之,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B.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C.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D.冯么从吾佥脘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腾王阁序》有“等终军之弱冠”句。
B.“万历”为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年号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乞休”就是自请辞去官职,类似的还有“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故乡。它不同于“致仕”,“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称呼。
D.“太保”周代设置,为辅佐国君的官。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汉代沿袭周代官制,又设“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羽正年轻有为,担任滑县知县时多有惠政,很快就被提拔为礼科给事中;初为朝官就上疏大胆直言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B.因“请皇子出阁豫教”一事而触怒皇帝后,钟羽正回到民间,闭门读书,不与士大夫交往,隐居近三十年才重被起用。
C.钟羽正忧国忧民,面对朝中群小劣迹,他敢于直言正言,因而遭到奸人的嫉恨与排挤,他只好“自劾乞休。”
D.朝中太监受人指使而借故闹事,时任工部尚书的钟羽正,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果断处置,使闹事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
(2)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晋升为郎中。曾和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多次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陈友谅已被消灭,太祖志图中原,对克仁说:“元朝的国运已被摧毁,豪杰互争,有可乘之隙。我将督促两淮、江南诸郡的百姓,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再于两淮之间的可馈运之处,储粮等候时机。兵粮充足,中原就可谋图,你认为怎样?”克仁回答说:“储备粮食,训练士兵,观望战事,等待时机,这是长久的策略。”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 当时,江左的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曾对克仁说:“秦政暴虐,汉高祖起自布衣,以宽大驾驭着群雄,于是成为天下之主。现群雄蜂拥而起,但都不知制定法度以严明军政,这就是他们难以成功的原因。”因而感叹很久。又说:“江南则唯有我和张士诚。士诚多奸谋,崇尚间谍之术,治军无纪律。我率领十万之众,整肃军政,任用将帅,伺机而动,我们的势力将不可战胜。”克仁点头说:“主上神武,一定能一统天下。”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太祖曾阅读《汉书》,宋濂和孔克仁侍奉其旁。太祖说:“汉朝治理国政不完美在哪里?” 克仁说:“王霸之道杂用之故。”太祖说:“谁的错误呢?”克仁说:“责任在于汉高祖。” 太祖说:“高祖创业,正遇上秦朝灭学,百姓憔悴以待复苏,礼乐之事还没兴起。孝文为令主,修定礼乐,恢复三代旧制,但顾虑重重而无暇他顾,致使汉朝帝业终归如此。帝王之道,可贵的是不违背时代。三代之王有时机而能为之,汉文有时机而不为,周世宗则是没时机而为之。”又曾问克仁:“汉高祖从平民成为万乘之主,他采用什么办法?”克仁问答说:“知人善任。”孔克仁侍奉太祖最久,所以得知太祖的谋略最多。洪武二年(1369)四月,命令克仁等人教授诸子经书,功臣的子弟也一起学习。不久,出任江州知州,入朝为参议,受牵连而死。
(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注释)①觖:不满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B.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C.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D.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用来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文中的“顿首”属于书简表奏用语,有致敬意。
C.王霸:王道、霸道的统称。其中王道是以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也属儒家政治主张,如“春秋五霸”说。
D.经: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本文中的“经”是指“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克仁忠诚,颇得皇上信任。皇上让他陪侍,且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以资政建。
B.孔克仁聪慧,颇具洞察之力。皇上和他讲述图中原之志,他赞赏皇上储粮、练兵、等待等都是战略之计。
C.孔克仁自信,常怀崇敬之心。皇上筹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认同,并赞赏主上神武,定能成就天下。
D.孔克仁好学,被任命为经师。皇上发现他在读《汉书》,就试着查问,他能对答如流,后被任命为经师。
【小题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⑵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