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举明经、进士,皆中。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涓意锐,日趋四,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贼乘胜而来,守有备。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非其人 坐:因……而获罪
B.贼兵来攻 益:增加
C.凝斩以 徇:徇私
D.未食即,死焉   阵:上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朝廷重要官职。
B.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王涓的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D.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2)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6 09:4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 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
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是时,从父兄杲卿为常山太守,斩贼将李钦凑等,清土门。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鐍,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B.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C.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D.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唐宋朝都有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程序相比科举考试要繁琐。
B.从父兄,即从兄,一般指的是父亲的亲哥哥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就是堂兄、堂哥。
C.僭称,犹言妄称或用作谦词,文中李希烈超越了自己身份地位的名号,妄称为帝。
D.朝觐,谓臣子朝见君主,也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能谋善断,深得民心。他在巡查河东、陇州的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得百姓赞誉。叛贼攻破洛阳,以将领首级示众,他暂时隐瞒真相,也安抚军心。
B.颜真卿公言直道,反遭排挤。吉温因私怨诬陷宋浑,将他贬谪。颜真卿仗义执言,却得罪了宰相杨国忠,一心排斥他,而被贬为平原太守。
C.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广平王统领二十万大军去平定长安,出宫殿时不敢骑马,而都虞候管崇嗣倚先王恩遇却骑马,颜真卿弹劾了他。
D.颜真卿忠直英烈,正气浩然。在反贼李希烈的死亡威逼前,颜真卿气节不屈,视死如归,其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将与他的书法一样,世宝传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2)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晋,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遺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①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待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

会宣武②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慊③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结大将相里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选自《新唐书·董晋传》,有删改)

(注)①排笮:排挤。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③驺俳: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贵/夫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B.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费/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费/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皮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而翰林学士供职之所,在唐为学士院,至宋始称翰林学士院。
C.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B.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C.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D.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背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
(2)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注)①騃:ái,无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 《出师表》《陈情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凭重交游,尚气节然诺,与穆质、许孟容、李庸相友善,一时歆慕,号“杨穆许李”。
历事节度府,召为监察御史,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与御史中丞李夷简素有隙,因劾凭江西奸赃及它不法,诏刑部尚书李庸、大理卿赵昌即台参讯。于时凭治第永宁里,功役丛烦,又幽妓妾于永乐别舍,谤议颇多,故夷简藉之痛擿发,欲抵以死。既置对,未得状,即逮捕故官属推蹑,簿凭家赀。翰林学士李绛奏言:“凭所坐赃,不当同逆人法。”乃止。宪宗以凭治京兆有绩,但贬临贺尉。始,德宗时,假借方镇,习为僭儗事,夷简首按凭,时以为宜,而缘私怨,论者亦不与。俄徙杭州长史。以太子詹事卒。
凭所善客徐晦者,字大章,第进士、贤良方正,擢栎阳尉。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田慰饯。宰相权德舆谓曰:“君送临贺诚厚,无乃为累乎?”晦曰:“方布衣时,临贺知我,今忍遽弃邪?有如公异时为奸邪谮斥,又可尔乎?”德舆叹其直,称之朝。李夷简遽表为监察御史,晦过谢,问所以举之之由。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后历中书舍人,强直守正,不沈浮于时。嗜酒丧明,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五杨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B.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C.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D.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进士第”“擢栎阳尉”,“擢”意义相同,类似有“迁、徙、拜、除”等。
B.监察御史,隋始设;唐属御史台分三院的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后世因之。
C.方镇,即藩镇,掌握财政军政大权的节度使,独霸一方,不受节制,父死子袭。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等。徐晦退休时是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凭善于文辞,重视友情气节。他少时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兄弟三人皆中进士。与穆质、许孟容、李庸成为好友,人们号为“杨穆许李”。
B.杨凭为官侈忲,且又待人轻慢。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他在任江西观察使时不法受贿,虽然最终得以查清,但是翰林学士李绛却因之被贬为临贺尉。
C.杨凭喜好交友,获得真正友情。身为平民时把徐晦当作自己的好友,两人成为知己;获罪后连亲友都疏远他,徐晦却不怕受累而去蓝田为之送别。
D.杨凭宦海沉浮,做出一定成绩。他历事节度府、监察御史、湖南江西观察使、杭州长史、太子詹事等职。皇帝认为他在担任京兆尹期间拥有政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
(2)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田慰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