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满三载当迁特令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左侍郎。数月,尚书。时方务反建文之政,所更易者悉罢之。义从容言曰:“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因举数事陈说本末。帝称善,从其言。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满三考,帝亲宴便殿,褒扬甚至,十七年以父丧归,帝及太子皆遣官赐祭,诏起复。十九年,三殿灾,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天下。义及給事中马俊分巡应天诸府,问军民疾苦,文武长吏扰民者数人,条兴革数十事奏行之。帝北征还,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明年春得释。

仁宗即位,义、原吉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杨荣尝毀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遣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

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选自《明史·蹇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B.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C.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D.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迁、进、黜都是表示职务任免的词,除黜外,都是表示升职。
B.“三考”指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结果决定升降奖惩。汉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
C.丧归制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官员遇到自己的父母去世,要弃官居家守制丁忧,服满再行补职。但是为了应对各种时局,“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D.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也称洪武皇帝。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称帝王的一种名号。仁宗、宣宗和英宗都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入太庙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义诚实厚道,受到朱元璋的赞赏。朱元璋亲自替他改名,并且特意在同级的岗位上历练他。他工作小心谨慎,后来得到了越级提拔。
B.蹇义关心民生疾苦,巡视应天府期间,罢黜了几个扰民的文武官员,并且分条陈述了几十件兴利革弊之事情,上奏皇帝请求实行。
C.蹇义襟怀坦荡,面对杨荣的诋毁,他仍替杨荣说好话,并希望皇帝慎重地考察身边的人对杨荣的中伤。宣宗皇帝最后接纳了蹇义的意见。
D.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来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因此得到了杨士奇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同时具有张咏、傅尧俞、范量仁三人的优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
(2)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7 01:4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绂,字用章,其先封丘人。曾祖徙平越,遂家焉。绂登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京刑部郎中。刚廉,人目之曰“硬黄”。大猾谭千户者,占民芦场,莫敢问,绂夺还之民。

成化九年,迁四川左参议。久之,进左参政。按部崇庆,旋风起舆前,不得行。绂曰:“此必有冤,吾当为理。”风遂散。至州,祷城隍神,梦若有言州西寺者。寺去州四十里,倚山为巢,后临巨塘。僧夜杀人沉之塘下,分其资。且多藏妇女于窟中。绂发吏兵围之,穷诘,得其状,诛僧毁其寺。仓吏倚皇亲干没官粮巨万,绂追论如法,威行部中。历四川、湖广左、右布政使。奏闭建昌银矿。两京工兴,湖广当输银二万,例征之民,绂以库羡充之。荆王奏徙先垄,绂恐为民扰,执不可。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增置建安等堡边墙及移置驿传、拓教场地,人皆利之。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王琮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申军令,增置墩堡,边政一新。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亟豫给三月饷,亲为拊循。

弘治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言官以绂进颇骤,频有言。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绂历官四十余年,性卞急,不能容物。然操履洁白,所至有建树。六年乞休,未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黄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B.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C.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D.帝不听/就改左都御史/焚差历簿于庭/曰/事贵得人耳/资劳久近/岂立官意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始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如正统、成化、弘治。
B.仓吏是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其别称为官仓鼠,意指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
C.驿传是古代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组织系统,又是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
D.古代有尊左、尊右的说法,黄绂从右副都御史升任为左都御史来看,明朝官职是以左位为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绂刚直清廉,被人们称为“硬黄”。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南京刑部郎中时,曾经为百姓从大奸人谭千户手中夺回被强占的芦场。
B.黄绂执法严明。他任左参政时,派兵包围州城西面寺院,诛杀杀人沉尸、劫掠财物的僧人。依法追究依仗皇亲权势贪污巨额官粮的仓吏。
C.黄绂体恤百姓。两京工程兴起时,他用地方财政的盈余抵充湖广百姓应循例缴纳的税款。荆王奏请迁移祖先坟墓,黄绂担心扰民,坚决不同意。
D.黄绂绥边有方。他增设建安等城堡边墙,设置驿传,扩大教场,予民便利。惩治不法将领,逮捕奸豪。捐赠财物,抚慰士卒妻子儿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4)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金都御史。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钱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报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祚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渴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B.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D.袍笏,指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手板。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内容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震孺,桐城人,移家寿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沙县知县入为御史。熹宗嗣位,逆魏忠贤内结客氏。震孺陈《拔本塞源论》,疏入,声震朝廷。其春巡视南城。中官张晔、刘朝被讼,忠贤为请,震孺不从,卒上闻,忠贤益恚怨。

辽阳既破,震孺一日十三疏,请增巡抚,通海运,调边兵,易司马。日五鼓挝公卿门,筹画病哭,而自请犒师。帝壮其言,发帑金二十万震孺犒师。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因上言:“我以退为守,则守不足;我以进为守,则守有余。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入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震孺按辽,居不庐、食不火者七月。议者欲弃三岔河,退守广宁,震孺请驻兵镇武。军法不严,震孺请敕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

明年正月,任满,候代前屯,而大清兵已再渡三岔河。列城闻之皆走,惟震孺前屯无动。当是时,西平参将祖大寿拥残兵驻觉华岛上。于是震孺召水师帅张国卿相与谋曰:“今东师四处搜粮,闻祖将军在岛上有米豆二十余万,兵十余万,人民数万,战舰、器仗、马牛无数,东师即媾得岛兵,得岛兵以攻榆关,岂有幸哉?”于是震孺、国卿航海见大寿,慷慨语曰:“将军归,相保以富贵;不归,震孺请以颈血溅将军。”大寿泣,震孺亦泣,遂相携以归,获军民辎重无算。

明年,忠贤兴大狱,募劾方御史者,郭兴治再论震孺河西赃私。逮问掠治,坐赃六千有奇,拟绞,系狱。有逻卒时时佐震孺饮啖,问之,则曰:“小人有妻,闻公精忠,手治以献者也。”

明年,庄烈帝嗣位,得释还。八年春,流贼犯寿州,州长吏适迁秩去,震孺倡士民固守,贼自是不敢逼寿州。巡抚史可法上其功,用为广西参议。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京师陷,福王立南京,即日拜疏勤王。马士英、阮大铖惮之,敕还镇。震孺竟郁郁忧愤而卒。

(《明史•方震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辽东/监纪军事
B.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C.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D.专倚三岔作家/万一时事偶非/榆关一线遂足锁蓟门哉/疏人/帝命震孺巡按辽东/监纪军事
【小题2】下列对文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秦以前本为史官,负责掌管图籍,记录国家大事;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明朝。
B.珰和中官都指宦官。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
C.迁秩,旧指官员晋级。秩的主要含义有三,一是指官吏的俸禄;二是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三是十年为一秩。
D.勤王,本指为君王尽力做事,后多指当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来救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方震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他巡视南城的时候,宦官张晔、刘朝被人告了,魏忠贤替他们说情,方震孺不听,最终报告了皇帝,由此得罪了魏忠贤。
B.方震孺关心国事,勇于担当。辽阳失陷后,他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并且多次到公卿门前击鼓,一边筹划一边痛哭,最终朝廷派国库银给他去犒部队。
C.方震孺治军严明,鞠躬尽瘁。他巡按辽东时,有七个月没有住在房屋里,没有吃热熟食;当时军法不严,他下令给宁前监军,专门斩杀逃兵逃将。
D.方震孺精忠为国,受人敬仰。他受诬人狱后,有一个巡逻的士卒常常帮助方震孺的饮食。这名士卒的妻子,感动于方震孺精忠为国,就亲手做饭让丈夫献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翮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
(2)明年,忠贤兴大狱,募劾方御史者,郭兴治再论震孺河西赃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子兴。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已女,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札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洪武元年正月,太祖即帝位,册为皇后。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居常贮糗耩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及贵,帝比之“芜蒌豆粥”,“泡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是年九月庚午,葬孝陵,谥曰孝慈皇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B.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C.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D.后谓帝/旧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B.古时候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歌发出的变徽之声,其声调慷慨激昂。
C.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父母早亡,由郭子兴抚养,后来嫁给了太祖,马皇后仁爱慈善且聪慧有识别力,曾对太祖说平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B.马皇后跟随太祖于军中时,经常缺少食物,她平常就储备一些干粮和干肉给太祖,而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
C.太祖在前殿决断政事,有时会大发雷霆,曾经发怒责罚宫女,马皇后也非常生气,就把宫女交付给宫正司以求公正处罚。
D.马皇后病重时,不要求寻求良医,去世时希望太祖能够寻贤才纳良谏,自始至终都要谨慎对待每件事情。她去世后,太祖没有再立皇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2)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同类题5

(一)文言文阅读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不结党营私,为官正直。徐阶担任首辅期间,高拱刚刚被任用,朝中大臣各有依附,互相攻击之时,陈以勤持中立立场,不偏私某人,亦不诋毁他人。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穆宗即位后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