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头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汉代的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B.“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
C.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D.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小题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07 05:45: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
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
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áo):浊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说梦见周公,才能行其道,辛弃疾借用此句,表达了与圣人一样的感慨。
B.“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
C.“一樽”三句,由借酒浇愁引出陶渊明,写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遇和陶渊明写《停云》诗时类
似。
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借古讽今,旨在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个性。
【小题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两句诗借染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来揭示诗人的内在感情。下列诗句采用相同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小题3】.稼轩词擅长化用典故,如“甚矣吾衰矣”、“知我者,二三子”就化用了《论语》中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化用《论语》中典故的一项是
A.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B.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C.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D.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陆游《寓驿舍》)
【小题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