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是我国北方某地农民传承千百年的生产活动座右铭,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秋分之后,正是观赏红叶之际,下列山区中最佳观赏时间较晚的是(   )
A.长白山B.太行山C.大别山D.井冈山
【小题2】寒露节气之后,我国早晚天气明显变凉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反射减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吸收增张D.地面辐射增强
【小题3】现如今该地小麦播种时间已改成“寒露”时节,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作物品种改良B.播种技术发展C.生长周期延长D.全球气候变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10 07: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榛树,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喜欢湿润的气候(700-1000MM),抗寒性强(年均温6.5-7.2℃,冬季耐-33℃低温),全年气温在7.2℃以下的时间达700小时以上有助于榛树休眠,充足的“睡眠”和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榛树花芽分化,促进其生长发育和结果。
土耳其是世界榛子生产第一大国,榛树栽培历史1000 年以上,良种栽培面积70%,出仁率达50%,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200-750米高、2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土耳其榛子的生产从建园、整地、耕作、灌水、施肥(叶面分析和土壤分析决定施肥配方)、除草、采收,到果实处理和加工等基本实现了集约化和标准化。榛子及榛子产业已成为土耳其的重要产业,有800万土耳其人以榛树的生长、加工、销售为生。我国榛子的培育与生产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大多数为野生榛子,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下图示意土耳其等高线地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1)与乙地相比,分析甲地有利于榛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土耳其榛树主要生长于海拔200-750米的山地阴坡,阳坡分布较少,试解释这种现
象形成的原因。
(3)土耳其榛子、榛仁及其加工品成为世界各国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4)土耳其榛子对华出口量每年以40%左右的增速在增长,为了解决我国榛子供应量过度依赖进口,我国学者研究出了东北野生榛与土耳其欧洲榛的杂交种---平欧大果榛,这为中国榛子生产从野生走向栽培提供了优良品种资源。对于未来我国大果榛方面潜力较大的地方是哪里,大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未来东北地区在大果榛方面潜力较大,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②:未来西北地区在平欧大果榛方面潜力较大,说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