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

改知连山遥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合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赢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惟晓持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使闻镛至,悉远遁。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清平部苗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待郎,道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B.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C.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D.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一甲三个,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代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时授以诰命。
C.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一年,小功服穿六个月。
D.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士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帮助百姓恢复考生产,修建道路,赢得百姓爱戴。任知府时,他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
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留宿两晚后安全返回,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妻儿,最终感化冯晓率领部下投降。
C.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的官员,因此更加气焰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
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贡献卓著。后因接触瘴气染病,他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
(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1 08:50: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B.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C.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D.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御史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职。明代洪武皇帝改御史所属官署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又设副都御史。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专业运输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C.籍田,古代吉礼。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亦指天子示范性的耕作。寓有重视农耕、祈求丰年之意。
D.经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正式制度化,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此期间,南京凤阳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强盗去钧州,听说是他家乡就离开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2)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人。万历八年进士,除滑县知县。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礼科给事中。疏言朝讲不宜辍,张鲸不宜赦,不报。
迁工科左给事中,出视宣府边务,哈剌慎老把都诸部挟增市赏二十七万有奇,羽正建议裁之。兵部左侍郎许守谦先抚宣府,以贿闻,羽正劾去之。又劾罢副总兵张充实等,而悉置诸侵盗军资者于理。
二十年正月,偕同官李献可等请皇长子出阁豫教,帝怒,谪献可官。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杜门读书,士大夫往来其地,率辞不见,林居几三十年,光宗立,起太仆少卿。未至,进本寺卿。
天启二年,吏部将用为左副都御史,羽正辞曰:“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乃受佥都御史而让从吾为副。甫入署,即言:“方从哲无谋鲜断,似倭似欺,宜免其官秩,使为法受过,沈纮结内援,招权乡,宜遄决其去。”群小多不悦。熊廷弼、王化费之狱,众议纷呶。羽正言:“向者开原、铁岭之罪不明,致失辽阳;辽阳之罪不明,致失广宁。朝廷疆土,堪几番败坏!”由是二人皆坐大辟。会朱童蒙以讲学击邹元标及从吾,羽正言书院之设,实为京师首善劝,不当议禁,因自劾乞休。顷之,代从吾为左副都御史,俄改户部右侍郎,督仓场。
明年春,拜工部尚书。故事,奄人冬衣隔岁一给。是夏六月,群奄千余人请预给,蜂拥入署,碎公座,殴掾吏,肆骂而去。盖忌羽正者嗾奄使发难也。羽正疏闻,因求罢。诏司礼太监杖谪群奄,而谕羽正出视事。羽正求去益坚,因言:“今帑藏殚虚,九边壮士日夜荷戈寝甲,弗获一饱;庆陵工卒负重乘高,暴炎风赤日中,求佣钱不得;而独内官请乞,朝至夕从。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复三疏自引归。
逾年,逆党霍维华追理三案,言羽正委身门户,遂削夺。崇祯初,复官。久之,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B.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C.冯公从吾佥院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D.冯么从吾佥脘已久/吾后入先之是长/竞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风有位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腾王阁序》有“等终军之弱冠”句。
B.“万历”为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年号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乞休”就是自请辞去官职,类似的还有“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故乡。它不同于“致仕”,“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的称呼。
D.“太保”周代设置,为辅佐国君的官。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汉代沿袭周代官制,又设“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羽正年轻有为,担任滑县知县时多有惠政,很快就被提拔为礼科给事中;初为朝官就上疏大胆直言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B.因“请皇子出阁豫教”一事而触怒皇帝后,钟羽正回到民间,闭门读书,不与士大夫交往,隐居近三十年才重被起用。
C.钟羽正忧国忧民,面对朝中群小劣迹,他敢于直言正言,因而遭到奸人的嫉恨与排挤,他只好“自劾乞休。”
D.朝中太监受人指使而借故闹事,时任工部尚书的钟羽正,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果断处置,使闹事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正以己实主议,请与同谪,竟斥为民。
(2)此辈闻之,其谁不含愤?臣奉职不称,义当罢黜。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早年初露锋芒,以学问和品行闻名。他在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和同县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切磋学艺,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他弹劾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这些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张士隆重视文教, 爱民恤物。他建立“正学书院”,修筑堤堰灌溉田地,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
D.张士隆正色直绳,法令严明。面对汉中之乱,他下令藏匿盗贼之人将罪及妻儿,让盗贼无处藏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2)词连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近高,字抑之,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甫拜官, 即上疏言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明诏已颁,不可中止。帝怒,夺俸一年。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既而停矿分税之诏下,相失利,擅移驻景德镇,请专理窑务。帝即可之,近高复力争。后江西抚按并劾相,相以为近高主之,疏诋甚力。近高疏辨, 复劾相。疏不行,相不久自引去。
屡迁刑科都给事中。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皆忤中使,系狱三年。近高请释之,不 报。辽东税使高淮激民变,近高劾其罪,请撤还,帝不纳。又以淮诬奏逮同知王邦才、参将 李获阳,近高复论救。会廷臣多劾淮者,帝不得已征还,而邦才等系如故。无何,极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未几,又言王锡爵密揭行私,宜止勿召;朱赓被弹六十余疏,不当更留。皆不报。故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递转。人情轻外,率规避,近高自请外补。吏部侍郎 杨时乔请亟许以成其美。乃用为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以病归。起浙江左布政使。所至以清操闻。
泰昌元年召为太仆卿。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 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御史黄尊素因言近高辞荣养志,清风袭人,亟宜褒崇,风励有位。诏许召还。五年冬,起南京兵部,力辞,不允。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给事中薛国观劾其 玩命,遂落职。崇祯初,乃复。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  起:恢复兴建
B.而邦才等系如故     系:被囚拘
C.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    壅:堵塞
D.辽亟宜褒崇,风励有位 风励:委婉地劝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中书舍人,舍人始于先秦,南朝梁时称中书舍人,明清时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教、制诏、银册、铁券等,为七品官。
C.疏,也称“奏疏”,是大臣向皇帝分条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与“书”相同。如《谏太宗十思疏》。
D.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员,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高不畏权贵,不怕触怒皇上。潘相请求专门管理窑务,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近高极力争论,后近高又上疏弹劾潘相,潘相不久自己引咎辞职。
B.近高秉持公正,敢于直言。认为王锡爵怀着私心行事,应停止征召。朱庚被弹劾,这是不应当的,应该留下他。
C.近高一心为公,不计私利。按过去的惯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轮流任职,人们都不愿意,近高主动请求到外地任职。
D.近高清廉有操守,受到推崇。御史黄尊素进言说近高不慕浮华,应褒扬,皇上同意征召近高还朝,任用他为南京兵部。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帝怒,夺俸一年。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
(2)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指䴙䴘,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鞫:审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率纵私人扰商贾/ 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B.“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小题5】课内翻译。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