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注],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选自《宋史·膝中正传),有删减)

[注]夺情:古时官员遭父母丧,须去职在家守制。但朝廷对大臣要员,可命其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称夺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B.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C.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D.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考课:文中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C.伶官:古时称演戏的人为伶人,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D.出:文中指出官,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中正出身官家,受到重用。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而滕中正得到滑帅向拱的举荐,受到重用,官职不断变迁。
B.滕中正侍奉尽力,备受恩宠。太祖在西洛雩祀时,滕中正侍奉尽力,得到太祖赏识,改任他为仓部员外郎;皇帝喝酒都征询他的意见。
C.滕中正错荐人才,受到牵连。滕中正曾向朝廷荐举监察御史张白任蔡州知州,但张白借官钱谋求私利,因此滕中正也受到牵连。
D.滕中正受到称赞,长期为官。度支员外郎侯陟上表,称赞滕中正有才干;滕中正曾经官至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刑部郎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4 10:00: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世将,字承公,常州晋陵人,宿之曾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范汝为寇闽,以世将为监察御史、福建路抚谕使。入境,韩世忠已平贼。迁尚书右司员外郎,又迁起居郎,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会建昌兵变,杀守卒,婴城以叛,世将以便宜发兵讨平之。除兵部侍郎,复知镇江。
未几,召为给事中兼侍讲,直学士院,复迁兵部侍郎。寻以枢密直学士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宣抚吴玠以军无粮,奏请踵至。世将既被命入境,约玠会议。蜀之饷运,溯嘉陵江千余里,半年始达。于是奏用转般摺运之法,军储稍充,公私便之。
绍兴九年,玠卒,以世将为宝文阁学士、宣抚川、陕。时关陕初复,朝廷分军移屯熙、秦、鄜延诸道。明年夏,金人陷同州,入长安,诸路皆震。蜀兵既分,声援几绝,乃遣大将吴璘、田晟出凤翔,郭浩出奉天,杨政由赤谷归河池。不数日,璘捷于石壁及扶风,金人逡巡不敢度陇,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还。诏除端明殿学士。
十一年秋,朝廷复用兵。会母丧,命起复。遂复陇州,破岐下诸屯,又取华、虢,兵威稍振。未几,疡发于首。除资政殿学士致仕,恩数视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八,命有司给葬事。
(选自《宋史•胡世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B.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C.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D.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兵部尚书也称夏卿。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D.卒: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依据《周礼》记载,天子死用“崩”,诸侯死用“薨”,大夫死用“卒”,士死用“不禄”,庶人死用“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进士及第,后曾任尚书右司员外郎、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退休时享受签书枢密院事待遇。
B.吴玠因为军队缺少粮食,不断上书。胡世将受命入境后,与吴玠商议。因蜀的军粮运输困难,耗时长。于是上奏使用转般摺运的方法,使军中储备得到稍微充实。
C.胡世将任川陕宣抚使时,金兵大举进攻关中,长安陷落;蜀军分屯各地,不能互相援助。胡世将巧妙用兵,“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返”。
D.绍兴十一年,胡世将守完丧后,率军先后攻下陇州、岐下、华、虢等地,使军队士气得到了一定的提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建昌兵变,杀守卒,婴城以叛,世将以便宜发兵讨平之。
(2)不数日,璘捷于石壁及扶风,金人逡巡不敢度陇,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改》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牙,指古代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千骑拥高牙”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
B.“一片神鸦社鼓”中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C.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把吴钩看了”中的吴钩,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D.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杂,杂角。如:孛老(老妇人)、卜儿(老头儿)、孤(皇帝)、洁(和尚)、驾(官员)、邦老(强盗)、徕儿(小厮)等。
【小题3】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D.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文帝一心想恢复中原,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 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D.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B.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C.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D.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谪,放逐。“累迁铁骑都虞候”中的“累迁”指多次升迁。
B.元年,特指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开宝元年”指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一年。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便称“崩”。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可记事,以防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进初入仕途,步步高升。他从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起,历任过铁骑都虞候、本军都校、马步军副都军头等职,最后任忠武军节度。
B.党进作战勇敢,屡建军功。攻打晋阳时,部队还未列阵,敌将率几百骑兵来突袭,党进带领数人追杀;过了几年,党进带兵在太原城北打败敌军。
C.党进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他奉诏巡查京城,发现有百姓喂养禽兽的,就一定把他抓起来逐出京城;太宗的亲吏拿着幼鹰,党进却叫他认真养护,因此被人笑话。
D.党进幼事重威,重情重义。他起初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很喜欢他,后来杜重威的子孙有人生活贫困,党进就把月俸分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
(2)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①十九年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杜门读书。服除复任。章宗②即位,摄太常博士,累迁礼部郎中。
章宗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韪其言,诏中书省行之。
泰和③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礼。卿自戒,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上曰:“在任一年,所得利害上之。”
贞祐④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促制造何以异哉?”是议也,丁忧、致仕竟得免。是岁,卒,赠金紫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悫慎密,为人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
(选自《金史卷l06·列传第四十四·张行简》)
【注】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年号。②章宗,金主完颜璟。③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④贞祐,是金宣宗完颜珣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B.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C.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D.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授予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B.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
C.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到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太常是礼部的一个下属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简知识渊博且在经史上能融会贯通,大定年间考取进士第一名。章宗对他很是信任和依赖。
B.当群臣请求为章宗上尊号的时候,章宗不答应并诏命张行简依据范祖禹的意思予以拒绝。
C.张行简治民有方。章宗问如何治理保州,他汇报了任职一年中调查实情、安民为要的成功做法。
D.张行简敢于建言。贞祐三年朝廷征缴弓箭时,他的建议使部分难以完成的人员免除了缴纳弓箭。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
(2)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促制造何以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