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下图为1999-2014年我国各农业区平均复种指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推测
A.华南区一年三熟地区比重大
B.东北区农耕多为一年一熟
C.甘新区农作物品质较差
D.黄淮海区一年一熟比重高
【小题2】华南区复种指数比黄淮海区低,其原因可能是
A.水源短缺
B.洪涝灾害频繁
C.经济水平高
D.科技水平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7-07 04:47: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部分油料加工分布图,下下图为江西省三天内的降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油料加工产业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青海种植的是
(或“冬”或“春”)油菜。
(2)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形),其主导因素是
。
(3)资源输送通道输送的是
,途中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荒漠带、
(甲处)、
(乙处)。
(4)影响江西省的是
(天气系统),描述其过境时的天气特征。
同类题2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材料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同类题3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说出图中甲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图中乙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两题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同类题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苎(zhu)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在纺织、建筑和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适宜生长在年降雨量800mm以上,且季节分布均匀的地区,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旱涝则会致其减产。江西省分宜县(图6)有2600多年的苎麻种植和纺织历史,该地集中了80余家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已突破微生物脱胶技术瓶颈,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家。近年分宜县响应国家政策,正着力打造我国首个麻纺特色小镇。
(1)分析分宜县苎麻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的原因。
(2)简述分宜县众多苎麻纺织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
(3)请从产业链角度,为分宜县苎麻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5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小题。
【小题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小题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