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论语》15.42)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5.21)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15.40)
材料一: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材料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材料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①。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注)①专对:古代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这叫“受命不受辞”。
“点,尔何如?”
鼓瑟希(① ),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② )。”
子曰:“何伤(③ )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④ )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唯(⑤ )求则非邦也与?安(⑥ )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曰:“贤哉,回也!上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1)子曰:“富而可求①也;虽执鞭之士②,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义,利也。
(《墨子·经上》)
(3)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耕柱》)
材料一: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材料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材料四: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