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③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小题1】文中最能体现孔子“忠恕”思想的是哪一句话?你认为孔子“忠恕”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小题2】在现代社会中,“忠恕”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3 11:4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定公问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善御乎?”对曰:“善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登车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于使民  巧:灵巧
C.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哉  多:称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鲁定公问颜回曰 勾践说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善御乎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善善矣 此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民力  樊哙侧盾以撞
【小题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3)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一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一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矣。”
【注】①子贡是端木赐的字,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②冉雍,名仲弓。③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B.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C.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D.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子是卫将军的字,子贡称呼卫将军“文子”,表示尊重;古人对人自称名字表示谦虚,如文中“赐也辞不获命”的“赐”为子贡谦称。
B.《诗》《书》是《诗经》《尚书》的简称,它们与《中庸》《周易》和《春秋》五本书合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傧相,亦作“摈相”, 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郑玄注释《周礼秋官·司仪》有“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
D.“孝悌”,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 “仁”的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文子孔子学有所成的七十多弟子中“其孰为贤”的询问,子贡认为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他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B.通过子贡回答文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颜渊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冉求能成为卿大夫,    公西赤精通外交礼仪,而曾参四德具备。
C.文子认为,子贡所说到的孔门弟子都可做诸侯的辅佐,但当时世上没有明君,他们不得任用,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
D.本文主要是卫国将军文子与孔子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有重点地对孔门几位弟子的操行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
⑵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