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
D.由暖温带移向亚热带
【小题2】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农业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小题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25 08:5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0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第Ⅰ阶段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4分)
(2)该城市发展到第Ⅱ阶段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6分)
同类题2
读下列两国家农事安排及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当乙国A区域人们农闲时,甲国的主要农事活动是
A.剪羊毛、配种
B.播种、剪羊毛
C.收割、犁地
D.打草,贮藏牧草和饲料
【小题2】属于乙国B带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
A.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C.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D.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
【小题3】甲乙两国均有C带的农业地域类型,乙国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不同于甲国的是
A.纬度偏高,气温低,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B.市场需求量大,人们生活水平高
C.交通方便,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同类题3
读我国某农产品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阴影部分)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依赖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是
A.菜籽油厂
B.麻纺织厂
C.大米加工厂
D.棉纺织厂
【小题3】【小题4】和乙地所在地区相比,甲地生产该农产品的主要优势是
A.地形
B.技术
C.市场
D.光照
同类题4
下图为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低海拔地区发展精细农业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大
B.土壤肥沃,土地单产高
C.气候适宜,水热组合好
D.人多地少,土地价值高
【小题2】图示表明,山地城镇农业不同海拔上布局何种类型农业区取决于( )
①农民意愿 ②生产经验 ③土地租金 ④生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5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新西兰南岛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可以推测该岛最可能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旱作农业
B.水田农业
C.牧场畜牧业
D.游牧畜牧业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