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四大名砚”中,澄泥砚是唯一以人工澄炼之泥烧制而成的陶砚,产地莫衷一是,各有说法,但古人说“取经年河泥澄而制砚”不假。据史料记载源于秦汉盛兴于唐宋,后因种种原因失传,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目前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导致很长时间澄泥砚没有取得与盛名相匹配的产业效益。如今,澄泥砚原料日趋难寻,其发展也遇到了“复古”和“创新”的两难选择。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材料分析下列地区对澄泥砚生产工厂布局影响最大的是
A.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
B.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C.交通便捷地区
D.离江河较近地区
【小题2】如今澄泥砚原料日趋难寻,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
A.河流污染严重
B.河流洪涝灾害频发
C.河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D.砚台市场需求减少
【小题3】澄泥砚很长时间没有取得与盛名相匹配的产业效益,主要原因是
A.包装简陋
B.生产规模小
C.销售方式落后
D.产品质量低下
【小题4】为了保护传承“澄泥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展高档澄泥砚生产,提高产品价格
B.保持现状,以保护传统文化
C.制作遵循古法,并进行技术创新
D.扩大澄泥砚的生产规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2-08 09: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西走廊素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所繁育的种子籽粒饱满、水分低、发芽率高,正常情况下种子能贮藏4年,发芽率保持在90%以上。
材料二 生物质电厂是以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的电厂。种植业中的玉米、棉花等植株种类丰富、体型粗大,能为生物质电厂提供原料。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不仅成为西气东输的能源通道,且近年来风能、太阳能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材料三 下图为河西走廊所在区域图。
(1)简述河西走廊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河西走廊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更有利于种子保存的自然原因。
(3)我国某企业计划在甘肃张掖市兴建一座年消耗生物质原料约4万吨的生物质电厂,此计划正契合当地政府提出的综合使用清洁能源的方案。你是否赞成此方案,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2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D.投资多,能耗大
【小题2】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
A.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以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同类题3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大的省区是 ( )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同类题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该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米~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A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
同类题5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
【小题2】对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守护者的原因,解释最全面的是
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
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
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
【小题3】营造人工鱼礁的积极意义有
①保护、增殖渔业资源 ②改善水质,改变洋流流向 ③带动休闲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发展 ④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⑤改变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