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重要条件,不能太强,茶树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利于氨基酸积累,形成嫩、鲜、爽的茶质,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仅从光照条件上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茶叶品质较差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小题2】与东南亚、南亚类似地区出产的茶叶比较,图示地区出产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普遍偏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茶叶品质B.劳动力价格
C.茶叶品牌D.关税壁垒
【小题3】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A.增加产量导致品质降低B.倡导绿色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C.开辟高山茶园易产生水土流失D.开辟高山茶园破坏生态平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3 06:1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原因和影响。

(2)除了南方马铃薯优势区外,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分布于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依据上图,简析这一过渡地带的环境特点。
网站调查:马铃薯成我国第四大主粮,你怎么看?
网友甲:马铃薯一直都当菜吃,让马铃薯做主食,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易过人们的传统思想障碍关。
网友乙:中国人对马铃薯以及其营养价值了解得还不多。
网友丙:新鲜马铃薯不利于保存,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还是薄弱环节。
(3)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人们认可马铃薯做主食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