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授平江节度推官。丁母忧,改武昌军节度判官。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未几,孝宗崩,光宗不能执丧。军士籍籍有语,变且不测。适告宰相留正曰:“上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宰执用其言,同入奏立嘉王为皇太子,光宗许之。俄得御批,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之语,正惧而去,人心愈摇。知枢密院赵汝愚忧危不知所出,适告知阁门事蔡必胜曰:“国事至此,子为近臣,庸坐视乎?”蔡许诺,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阁门事韩侂冑三人定计,适得之,即亟白汝愚。汝愚请必胜议事,遂遣胄因张宗尹、关礼以内禅议奏太皇太后,且请垂帘,许之,计遂定。翌日禅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汝愚既相,赏功将及适,适曰:“国危效忠,职也。适何功之有?”除权兵部侍郎,以父忧去。服除,召至,除权工部侍郎。时有劝侂胄立盖世功以固位者,侂胄然之,将启兵端。侂胄欲藉其草诏以动中外,改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以疾力辞兼职。会诏诸将四路出师,适又告侂胄宜先防江,不听,未几,诸军皆败。及金兵大入,适谓人心一摇,不可复制,遂上堡坞之议。初,淮民被兵惊散,日不自保。适遂于墟落数十里内,依山水险要为堡坞,使复业以守,春夏散耕,秋冬入堡,凡四十七处。又度沿江地创三大堡,每堡以二千家为率,教之习射。无事则戍,以五百人一将。有警则增募新兵及抽摘诸州禁军二千人,并堡坞内居民,通为四千五百人,共相守戍,三堡就,流民渐归。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谥文定。

(节选自《宋史·叶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B.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C.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D.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表示授予官职,与“擢”、“摄”、“领”、“迁”等意思相同。
B.孝宗是庙号。中国古代在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即庙号。如太宗、高宗等都是庙号。
C.内禅是古代帝王身在之时,传位给家族内继承人的君位传承方法。孝宗禅位光宗、光宗禅位嘉王,都是这种方法。
D.垂帘,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皇帝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讨论政事时,在宝座后挂着帘子,女后在里面参与决定政事。后来把皇后或皇太后掌握朝政叫垂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适能识人用人。在任职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期间,他曾经向丞相推荐了陈傅良等三十四人,后来他们都被召任,被当时的舆论称道为得人。
B.叶适有主见和担当。他在孝宗去世前后的危难时局中,挺身而出,协同宰相等人及时定下拥立嘉王、光宗内禅等计策,从根本上稳住了政局人心。
C.叶适不居功营私。赵汝愚当上宰相后,想奖赏有功的叶适,叶适认为只是尽了自己的职分。韩侂胄曾想借重叶适,叶适称病坚辞一切职务。
D.叶适谋略深远。战事开启,他先建议防守长江,韩侂胄不听。不久,诸路军队都失败了。淮民被金兵惊散,难以自保,叶适依据险要地势建堡安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
(2)蔡许诺,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阁门事韩侂胄三人定计,适得之,即亟白汝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6 06: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出己 治:太平
B.师旦使人贼  觇:侦察
C.斩以 徇:出众
D.而贼已城下  薄:迫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D.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②。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纯仁敬谢”一句中,“谢”应解释为“为自己的错误向别人认错道歉”。
B.在“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应解释为“惩罚”。
C.“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D.“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2)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曰“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豫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诱之,固辞。遂连结先陷于北者凌唐佐等为心腹,以机密归报朝廷。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其妻钱莫知汝为死,诣登闻鼓院以状进,诏索之不得。其子以汝为之死哀诉于朝,参政知事虞允文等以闻,特官一子。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国书应用范围范围广,除了派遣使节外,也常用如向对方陈述某项立场、交涉重大问题。
B.僭,文中指越礼。超过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僭号指冒用帝王称号。
C.中原,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内乱时期,中原始终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D.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只可让官吏击鼓上闻,以陈冤屈,或者陈谏议,称为登闻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宋汝为遭遇不幸,痛斥仇人。金人进攻京城,他全家除自己外都被杀害,他被朝廷派往金国,在金国,他不惧威胁,义正词严地反击了敌人。
B.宋汝为忠诚刚直,为国效力。他竭力劝说叛臣刘豫归顺朝廷,劝阻无效,反被刘豫拘留,但他利用宋朝滞留金国的一些官员,把机密大事报告宋朝。
C.宋汝为关心国事,被人迫害。他逃回宋朝,向朝廷陈述当时的形势,提醒朝廷不要因和谈而放松戒备,但权臣秦桧置之不理,反而要把他押送到金国去。
D.宋汝为结交知己,壮志未酬。他逃到蜀地,遇到杨企道,两人结为至交;他立志恢复中原,最后客死他乡,其妻得知死讯后为其诉冤,朝廷不予受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
(2)把《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本名关,后改焉。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与诸孙、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是儿令器也。”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奄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刺史唐景思死焉,团练使郭廷谓以城降。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宋初,加检校太师。岁余,改镇延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及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
(选自《宋史·赵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B.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C.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D.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妻”等。
B.六宅,唐宋时皇帝诸子年长后分院居住,并设十宅、六宅使负责管理诸宅院事务,后只称六宅使。
C.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D.视事,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如“视事三年”。此处指赵赞开始处理政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聪慧过人,深受明宗喜爱。曾与明宗的孙子、外孙一起被教导培养,明宗称赞他是个优秀的人才。赵赞幼年就诵读了很多书。
B.赵赞沉稳持重,能够独当一面。世宗曾留赵赞与其他将领分兵围攻寿春,其他将领战事大多不利,而赵赞从秋到冬无一败绩。
C.赵赞有勇有谋,作战身先士卒。他诱敌深入,借濠人突然焚桥的机会设伏一举歼敌;面对强敌亲自督战,身受重伤仍继续奋战。
D.赵赞体恤百姓,治事宽严有度。他担任保信军节度时取缔苛政,务求宽大为怀;镇守延州,抵达州境,羌、浑百姓都为之顺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2)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