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授平江节度推官。丁母忧,改武昌军节度判官。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未几,孝宗崩,光宗不能执丧。军士籍籍有语,变且不测。适告宰相留正曰:“上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宰执用其言,同入奏立嘉王为皇太子,光宗许之。俄得御批,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之语,正惧而去,人心愈摇。知枢密院赵汝愚忧危不知所出,适告知阁门事蔡必胜曰:“国事至此,子为近臣,庸坐视乎?”蔡许诺,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阁门事韩侂冑三人定计,适得之,即亟白汝愚。汝愚请必胜议事,遂遣胄因张宗尹、关礼以内禅议奏太皇太后,且请垂帘,许之,计遂定。翌日禅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汝愚既相,赏功将及适,适曰:“国危效忠,职也。适何功之有?”除权兵部侍郎,以父忧去。服除,召至,除权工部侍郎。时有劝侂胄立盖世功以固位者,侂胄然之,将启兵端。侂胄欲藉其草诏以动中外,改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以疾力辞兼职。会诏诸将四路出师,适又告侂胄宜先防江,不听,未几,诸军皆败。及金兵大入,适谓人心一摇,不可复制,遂上堡坞之议。初,淮民被兵惊散,日不自保。适遂于墟落数十里内,依山水险要为堡坞,使复业以守,春夏散耕,秋冬入堡,凡四十七处。又度沿江地创三大堡,每堡以二千家为率,教之习射。无事则戍,以五百人一将。有警则增募新兵及抽摘诸州禁军二千人,并堡坞内居民,通为四千五百人,共相守戍,三堡就,流民渐归。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谥文定。

(节选自《宋史·叶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B.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C.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D.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表示授予官职,与“擢”、“摄”、“领”、“迁”等意思相同。
B.孝宗是庙号。中国古代在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即庙号。如太宗、高宗等都是庙号。
C.内禅是古代帝王身在之时,传位给家族内继承人的君位传承方法。孝宗禅位光宗、光宗禅位嘉王,都是这种方法。
D.垂帘,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皇帝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讨论政事时,在宝座后挂着帘子,女后在里面参与决定政事。后来把皇后或皇太后掌握朝政叫垂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适能识人用人。在任职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期间,他曾经向丞相推荐了陈傅良等三十四人,后来他们都被召任,被当时的舆论称道为得人。
B.叶适有主见和担当。他在孝宗去世前后的危难时局中,挺身而出,协同宰相等人及时定下拥立嘉王、光宗内禅等计策,从根本上稳住了政局人心。
C.叶适不居功营私。赵汝愚当上宰相后,想奖赏有功的叶适,叶适认为只是尽了自己的职分。韩侂胄曾想借重叶适,叶适称病坚辞一切职务。
D.叶适谋略深远。战事开启,他先建议防守长江,韩侂胄不听。不久,诸路军队都失败了。淮民被金兵惊散,难以自保,叶适依据险要地势建堡安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
(2)蔡许诺,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阁门事韩侂胄三人定计,适得之,即亟白汝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6 06: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付御史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微也,尧禅之以位,百姓戴之,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囚     论:判决
B.府县短长 持:坚持
C.卒付御史 决:判决
D.旋集贤院学士   改:改任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很快无缘无故翻供。
D.当直谏的臣子进谏效果不佳时,刘敞借机讽谏,让皇帝改变了原先的态度。
【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②舜至微也,尧禅之以位,百姓戴之,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小题4】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域,守貳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渍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皆有治绩。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辞求退。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前后数被攻固,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B.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C.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D.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论语》《仪礼》均有记载。吕由诚是御史中丞吕诲的小儿子。
B.恩,即恩补、恩荫,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恩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C.版筑,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用法即在有支撑的夹板间填入泥土,以杵夯实。这里是指修补毁坏的城墙。
D.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的父祖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在宋朝,宰相、贵臣可追赠三代。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由诚智勇兼备,为官有为。他任邓州酒税,处事精细,老吏不能骗他。他率民夫随军运输,天寒粮尽却无人逃跑。历任州县,有政绩。
B.吕由诚刚强正直,治军有方。宰相唐恪荐他为谏官,可吕由诚因政见不一、担心唐恪的能力而力辞。他训练得法,将士们都愿为之效命。
C.吕由诚智守孤城,屡挫敌寇。在城坏粮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带领军民加强城防,日夜守备,多次退敌,还曾主动出击,夜袭贼营。
D.吕由诚忠君爱国,威武不屈。他历险阻辗转赴袭庆任职,以忠义激励将士。金人招降不成,当面杀死其子吕偰,吕由诚不畏惧,终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
(2)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即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治平中,大水求言,獬上疏曰:“陛下侧身思咎,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观前世之君,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及考其实,则能用其言而载于行事者,盖亦鲜矣。今诏发天下忠义之士,必有极其所韫,以荐诸朝,一日万机,势未能尽览,不过如平时下之中书、密院,至于无所行而后止。如是则与前世之为空言者等尔。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天下之进言也甚难,而上之受言也常忽。”还,判三班院。神宗初,召獬夕对内东门,命草吴奎知青州及张方平、赵抃参政事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外廷无知者。遂拜翰林学士。朝廷议纳横山,獬曰:“兵祸必起于此。”已而种谔取绥州,獬言:“臣窃见手诏,深戒边臣无得生事。今乃特尊用变诈之士,务为掩袭,如战国暴君之所尚,岂帝王大略哉!谔擅兴,当诛。”又请因谅祚告哀,遣使立其嗣子,识者韪之。权发遣开封府。民喻兴与妻谋杀一妇人,獬不肯用按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御史中丞吕诲乞还之,不听。未几,徙青州。方散青苗钱,獬言:“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柩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①群臣得而众事举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
D.①为王安石所恶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
B.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
C.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
D.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将相的言行录,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
C.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D.外廷:亦作“外庭”,是皇帝举行大典,接见群臣、处理政事的地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獬敢于直谏,直陈要害。在修治永昭陵问题上,直言国库空虚,财政吃紧,民愤四起;先帝节俭爱民,希望英宗不要伤害先帝一生勤俭的美德。
B.郑獬忧心国事,力开言路。皇上因水灾征求意见,郑獬上书说应该选拔官吏,设置专门机构,同臣子认真研究,共同协商、解决。
C.郑獬高瞻远瞩,卓识远见。朝廷想接受横山的投降,他说,兵祸必然从这里开始。不久,种谔攻取绥州。他还告诫边境官员不要无事生非。
D.郑獬实事求是,不囿新法。平民喻兴与妻子一起谋杀一名妇女,郑獬不肯按照王安石的新方法办案,王安石很反感,把他调任侍读学士、知杭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
(2)今乃特尊用变诈之士,务为掩袭,如战国暴君之所尚,岂帝王大略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
B.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左为东,右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东称为“江左”,长江之西称为“江右”。
C.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至次日1点。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具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
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大兴工役。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
子攸、壝、绦,攸子行,皆至大学士,视执政。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厮养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论益不与,帝亦厌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为地,再起领三省。京至是四当国,目昏眊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媒糵密谋,斥逐朝士,创宣和库式贡司,四方之金帛与府藏之所储,尽拘括以实之,为天子之私财。宰臣白时中、李邦彦惟奉行文书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发其事,上怒,欲窜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养,而安置韩梠黄州。未几,褫绦侍读,毁赐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时中等白罢绦以撼京,京殊无去意。帝呼童贯使诣京,令上章谢事,贯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数年?当有相谗谮者。”贯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贯,帝命词臣代为作三表请去,乃降制从之。
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
(节选自《宋史•奸臣传•蔡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B.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C.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D.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京与他的弟弟蔡卞同在朝廷为官,蔡卞任中书舍人在先,按惯例,举行朝会入宫时应该排名在蔡京前面,但蔡卞报告朝廷,要求排位在蔡京之后。
B.蔡京第四次掌权,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蔡绦处理,蔡绦恣意为奸,窃弄威权,连他的哥哥蔡攸也揭发他的罪行。
C.白时中等上书请罢蔡绦以动摇蔡京的地位,蔡京毫无退意。皇上让童贯去令他上章辞官,蔡京不得已,把辞职的章奏交给童贯,皇上命词臣代他做辞职三表,于是,皇上降诏同意。
D.蔡京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思来谋求巩固地位,他对皇帝说,不必拘泥流俗,应竭尽四海九州的财力来满足自己享乐。皇帝也知道他的奸诈,不为他所动,并选与他不合的人执政来牵制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
(2) 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