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最敦。晟狎一妓,名波斯,有割臂之盟,以其母取直奢,所约不遂。适其母欲从良,愿先遣波斯。有庄公子者,素善波斯,请赎为妾。波斯谓母曰:“既愿同离水火,是欲出地狱而登天堂也。若妾媵之,相去几何矣!肯从奴志,向生其可。”母诺之,以意达晨。时展丧偶未婚,喜,竭资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答之,毙乃去。

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久之, 机渐泄。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杲但卧,蹇涩不能语。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杲乃自言:“虎即我也。”遂述其异,由此传播。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毙乃去( ) (2)此千古所悼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不能伸张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
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愿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6 10:2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异史氏曰(①)“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②)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其至此哉(③)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命尹,并受促织恩。闻之(④)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 》,作者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A.: ; ? :
B., , ? :
C., 。 , ,
D.: ; 。 ,
【小题3】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词:
①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裘马: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民日贴妇卖儿”的“日”相同的一组是
征民间 ②得佳者养之 ③大喜,
④其一坐于前 ⑤取儿葬   ⑥ 旬余,至百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小题5】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从前的君王走半步,就想到自己的行动关系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不能轻忽。
B.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性命,不能轻忽。
C.所以皇帝每走半步路,都关系到百姓的性命,不能轻忽。
D.从前的君王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性命,不能轻忽。
【小题6】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虽然含有对封建官僚的讥讽,但具有因果报应观念,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
B.“异史氏曰”的评论中有“天将以酬长厚者”之话,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宣扬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C.作者在这段评论中提出天子的每一举措都不可轻忽,具有进步意义。
D.“异史氏曰”这段评论能从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找出百姓的灾祸的根源,说明老百姓的灾祸的根源,说明老百姓的悲剧的原因是上自“天子”,下到贪虐的官吏,这种观点是可取的。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1

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戏,岁征民间。……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⑤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踯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

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收之。……

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因合纳斗盆。……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

⑧抚军大悦,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入邑庠。……

⑨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语段2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成妻具资问(__________)    (2)嘱学使入邑庠(__________)
(3)惟楼一座(__________) (4)如星点(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宫中尚促织戏/逐而得  ②金笼进上/亿万计  ③遂猾胥报充里正役/而奉行者即定例  ④逐得之/喜收之
A.①相同,②③④不相同B.②相同,①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同
【小题3】《促织》一文情节曲折离奇,请根据语段1提供的每段内容,并结合课文,为空缺处拟补上小标题:
征虫——觅虫——________——得虫——失虫——化虫——________——献虫——议虫
【小题4】请找出语段1中六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语段2填写下面内容。
纵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潮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阅读语段2,使人联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

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眢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注]眢井:枯井

【小题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得父履(______)(2)持铁槌去(_______)(3)遂投眢井(_______)(4)非勇也(______)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父宿田间,为狼所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欢跃直前,将龁其领。
(2)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
【小题5】概括于江“勇”和“智”的具体表现。
【小题6】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节选

(二)黄生

后黄生妻卒,生遂入山不归。是时,牡丹已大如臂。生每指之曰:“我他日寄魂于此,当生卿之左。”二女笑曰:“君勿忘之。”后十馀年,忽病。其子至,对之而哀。生笑曰:“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谓道士曰:“他日牡丹下有赤芽怒生1,一放五叶者,即我也。”遂不复言。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三年,高数尺,大拱把2,但不花。老道士死,其弟子不知爱惜,斫去之。白牡丹亦惟悴死;无何,耐冬亦死。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3,而人以魂寄4,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5,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

——节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之《香玉》

注释:1怒生:茁壮地生出。怒,形容生气勃勃。

2拱把:指树干盈握。

3花以鬼从:指香玉死后为"花之鬼",仍然相从黄生。

4人以魂寄:指黄生死后魂灵依附于香玉之侧。寄,依附。

5一去而两殉之:一去,指黄生死后所生成的不花牡丹,被道士弟子斫去。两殉之,指牡丹和耐冬相继死去,像是殉情而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
B.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
C.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
D.子舆之归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叶如其数/道士以为异/益灌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儒家的经书。
C.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
D.结发:文中指成婚。古礼,新人成婚时行并坐束发合髻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统摄全篇,营造哀怨缠绵的气氛,引起下文诗中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B.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
C.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赠物于仲卿,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
D.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等优秀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2)其子至,对之而哀。生笑曰:“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