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置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①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B.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C.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D.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B.轮对,宋代一种官制,官员每隔数日轮流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也叫“转对”。
C.常平,古代调节米价方法,政府丰年购粮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
D.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晋臣才学突出,见识高卓。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被荐入朝,受到孝宗召见。他明确指出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也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官正直,不惧权贵。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皇帝看了奏章脸色都变了。
C.胡晋臣侍奉大宋,竭忠尽智。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竭诚,光宗不亲临朝政时他更是小心辅政,后来死于官任上。
D.胡晋臣恪尽职守,深得褒嘉。在担任给事中期间,光宗褒奖他有操守,后在重华宫朝拜时,孝宗又称赞他“深惬朕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2)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6 04:0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赉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
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信宿:连住两夜。 录事吏:官职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未下 /诏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佑是年号。此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后形成制度,历史上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以禁喧哗。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箭术超群。在一次各位禁军校官聚宴射箭时,他连续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称赞和赏赐。
B.王审琦战功赫赫。他与司超率精骑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将陷,他准确预估,提前埋伏,又获大胜。
C.王审琦施政宽厚。他的幕僚请求审查越权县令,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D.王审琦深受皇帝器重。审琦重病,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审琦下葬日,皇帝没有上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徒河南。举进士,调鄠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相与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颢质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颜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况,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帮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类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新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日,议论甚久,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程颢传》,有删改)

(注)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B.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C.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D.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中人: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
C.熙宁: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习惯上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哲宗”。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死”通称。其他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颢担任鄠县主簿时,有一个借住兄弟房子的平民发现了地下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谎称这钱币是父亲所藏,程颢很快查明了真相。
B.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富人张氏的父亲死了,结果清早有一老人到张氏的门前自称是他父亲,还拿出书信做凭证。程颢揭穿了老人的谎言。
C.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D.程颢坦率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2)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 “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B.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C.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D.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绘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爱读书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仕途坎坷。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②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B.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C.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D.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太宗、高宗。
C.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D.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才能和力气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