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注)①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②“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写了元夕的盛景,青播与华灯交相辉映,大地上春风送来暖意。
B.“唤取”两字赋予月人的情感,让它伴随着州的长官一起欣赏花灯,饶有情趣。
C.在立春这热闹的节日里,年老的词人对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的向往之情已淡薄了。
D.本词不同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沉郁悲壮,体现了刚柔并济,婉约含蓄的风格。
【小题2】本词最后两句构思巧妙,委婉曲折。请从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方面谈谈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25 10:4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时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府知府任上。受降两官处分,后又被罢官,到宫观挂空名。②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的一座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写夕阳下京口的凄清景象,不免联想到六朝时此地的兴盛繁华,盛衰对比之下,词人感慨良多。
B.“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只有沙洲的两只白鹭关心六朝的兴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废的寒心。
C.“仙人矶下多风雨”两句,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多风雨”也暗指词人的仕途困境。
D.“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想抖擞精神振作起来,可现实的种种遺遇又让他凉透了心。
E.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说人生的进退,通过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2)从这首词看,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各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小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元献公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此处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③化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以玉斧修月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B.“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C.“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同情。
D.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E. 全词主旨是表达望月怀人之情。本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借月写意,情溢字里行间,有情景交融之妙。
【小题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