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有效降水量是总降水量中实际补充到作物根系层土壤中的水量。水分亏缺指数是农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之差与需水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春玉米生育期(播种到成熟)各旬有效降水量与需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水分亏缺指数最小的时期是
A.5月上旬
B.7月下旬
C.8月中旬
D.9月上旬
【小题2】该地最有可能在
A.华北平原
B.太湖平原
C.河套平原
D.云贵高原
【小题3】夏玉米一般在6月播种9月收获。该地选择种植春玉米而非夏玉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足
B.热量限制
C.水源充足
D.降水丰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5-28 05:2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6分)
(2)我国着力推进中巴铁路建设的主要原因是?(4分)
(3)从气候条件角度评价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条件?(4分)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图所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材料二 下图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以及降水特征。
(2)指出湖水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3)分析D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同类题3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读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粮食产销格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输出区都位于内陆地区
B.主要输入区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C.主要输出区地形均以平原为主
D.主要输入区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小题2】福建粮食自给率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科技水平高
C.山地面积较大
D.受台风影响大
同类题4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中种集团)在我国不同地点建立玉米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并尝试改传统的均匀种植方式为宽窄行种植方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种集团在海南三亚建立育种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土地成本
B.提高科技含量
C.缩短作物生长周期
D.减少作物病虫害
【小题2】与传统的均匀种植方式相比,宽窄行种植方式的突出优点是
A.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改善作物通风与透光条件
C.减少农田的施肥量
D.减少分苗间种的工作量
同类题5
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6~8月降水量
(mm)
12月~次年2月
降水(mm)
年降水量
(mm)
主导风向
-6.4
23.8
429
85
685
冬季:偏北风
夏季:偏南风
【小题1】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
③农作物一年一熟
④农作物两年三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该地的河流()。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含沙量小
C.冬季断流
D.春季有凌汛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