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在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马云指出未来的农业是数据农业,并以新疆的香瓜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不同消费层次最愿意购买的香瓜品种、上市时间、礼盒重量等,进而生产、上市不同规格的定制产品,实现智能化生产、服务。读我国某香瓜种植区域图。
在柏林一家废弃酿酒厂的砖墙里,德国“效率城市农场”公司使用鱼菜共生技术种植土豆、胡椒以及绿色蔬菜,它的箱式农场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水箱,里面养着鱼,上面一层是温室,种植着各色蔬菜。养鱼箱里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过滤器,过滤器的细菌将鱼粪里的氨基盐转化为硝酸盐,富含硝酸盐的水将被抽起来灌溉温室里的蔬菜。这些蔬菜并没有种植在土壤里,其根系生长在富含矿物营养物质的水流里,之后,这些水可以再流回水箱养鱼。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