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次调查显示,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非常高,但是实际的参与行为偏少。32.8%的受访者是公益机构的成员,其中,超八成的人是公益机构的兼职人员,全职公益从业者的比例很低。在所有受访者中,31.6%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参加过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31.2%的人有过志愿者经历。在没有公益活动经历的受访者中,超九成的人希望参加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或成为公益活动志愿者。
强烈的参与意愿没能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参与行为,这与活动参与不便捷和参与成本高有关。而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可以弥补传统公益活动参与成本较高的缺陷。互联网公益平台推行的是“人人公益”的理念,借助互联网来降低公益活动参与成本,可以让更多人便捷地参与公益。
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最信任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前五位分别为腾讯公益、中国慈善信息平台、新浪微博微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和淘宝公益,百度和京东的公益平台也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选择。腾讯、微博、蚂蚁金服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使得它们的公益平台在宣传推广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摘编自《中国公众的公益观调查报告2017》)
材料二:
“99公益日”是由腾讯公司发起,并联合中国顶尖创意机构、数百家公益组织、数十家知名企业一起打造的公益活动,2015年9月7日,第一届“99公益日”拉开帷幕。
“99公益日”于每年9月的7、8、9日举行,每年的这三天成为中国公益组织的募款狂欢日。“99公益日”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是“配捐”。配捐是一种新的募捐方式。“99公益日”的配捐原则是每当有人捐出一笔钱,腾讯公益基金会或其他金主同时按比例捐出一定教额的钱,达到善款翻番的效果。
(摘编自《没有“99公益日”,草根组织怎么办?》)
材料三:
“拾穗行动”是由知名公益人邓飞发起,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成立的专项基金。该基金会先后开展了“情系事实孤儿”“情暖少数民族女孩”“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等项目。“情系事实孤儿”项目为农村单亲无依的在校中小学生每年提供2600元助学金、200元新年红包,资助受助学子直至高中毕业,保障他们安心学习和生活。
2017年“99公益日”“拾穗行动”项目三日捐款情况一览表

(摘编自《2017年腾讯“99公益日”“拾穗行动”项目最终战报》)
材料四:
4岁的可儿,大大小小的手术已经经历了26场。
这个患有先天性食道闭锁之疾的小女孩,出生后就被父母遗弃,之后被送到福利院。
现在的她,终于可以吃一些简单的食物,每次进食,总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儿就是在2016年“99公益日”所筹善款的帮助下获得治疗的。
2017年“99公益日”活动启动的第一天,曾经捐助过可儿的网友在微信上收到一则名为“项目感恩提醒”的短信。点击开来,展现在眼前的是关于可儿目前生活状态的图文信息。
事实上,每一位曾在腾讯公益平台捐助过的网友在9月7日都会在微信上收到这样的短信。这条短信清楚地告诉你,你曾经捐助过的他们,目前生活得如何,你的那份捐助是不是真实帮助到他们。
“透明是保障公众利益的首要条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表示,“传统的公益模式存在一个信任的‘黑盒子’,这导致传统公益监督机制缺失、执行过程难以透明化。我们要打破‘黑盒子’,让公众对慈善事业持续信任。而过程透明化是取信于公众的基础。2017年上半年,我们正式推出腾讯公益平台项目透明度建设组件,并以该组件为基础构建今年‘99公益日’公益组织的准入机制。”
(摘编自《“99公益日”3天筹款13亿,这些钱流向何方?怎么花?》)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穗行动”基金会至今已开展多个公益项目,2017年9月的7、8、9日,该基金会在“99公益日”公益募捐平台筹集善款。
B.“拾穗行动”基金会的“情系事实孤儿”项目通过无偿资助,使农村中一些单亲无依的在校中小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上的保障。
C.2017年“99公益日”“拾穗行动”项目筹款量呈逐日增长之势,第一日和第二日的筹款额均未突破15万,第三日筹款总额接近30万。
D.由三日间各时段的捐款数据可知,每日上午9:00~10:00的捐款数额增幅最大,9月9日18:00~0:00,捐助者数量激增,再掀捐款高潮。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今,我国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强烈,但受参与公益活动不便捷、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未能实际参与公益活动。
B.由《中国公众的公益观调查报告2017》推断,要保障公益机构稳健发展,需要将公益机构的兼职人员转为全职公益从业者。
C.“99公益日”活动为众多急需帮助的人送去福音,可儿就是幸运儿之一,在该活动所筹善款的帮助下,她摆脱了病痛的困扰。
D.“项目感恩提醒”短信让捐助者对自己捐助的对象的近况有所了解,认识到传统公益活动的不足,增强对腾讯公益平台的信任感。
【小题3】相比传统公益活动,“99公益日”活动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5 05:1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疯狂年代

刘慈欣

物理学教授叶哲泰走上大学操场的批判台,他那神情分明在说:让我背负的十字架更沉重些吧!他负担的东西确实很重,戴的高帽子是用一指粗的钢筋焊成的,胸前那块牌子是从实验室烤箱上拆下的铁门。

押送叶哲泰上台的红卫兵是两男四女。两个男青年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叶哲泰曾是他们的老师:四名女孩都是附中的初二学生,这些穿着军装扎着武装带的小战士挟带着逼人的青春活力,像四团绿色的火焰。一名男红卫兵转向批判对象:“叶哲泰,你精通各种力学,应该看到自己正在抗拒的这股伟大的合力是多么强大,顽固下去是死路一条!老实回答问题:在六二至六五届的基础课中,你是不是擅自加入了大量的相对论内容?”

“相对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古典理论,基础课怎么能不涉及它呢?”叶哲泰说。

“你胡说!”旁边一名女红卫兵厉声说,“爱因斯坦是反动的学术权威,他有奶便是娘,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要建立起革命的科学,就要打倒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黑旗!”叶哲泰忍受着头上铁高帽和胸前铁板带来的痛苦,不值得回应的问题就沉默了。

叶哲泰的妻子,同系物理学教授绍琳走上台。她身穿一件很不合体的草绿色衣服,但熟悉绍琳的人想到以前常穿精致旗袍讲课的她,总觉得别扭。

“叶哲泰!”绍琳指着丈夫喝道,却连其中的颤抖也放大了,“你没有想到我会站出来揭发你,批判你吧!?”她转向台下,“我们应该认清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反动本质,它提出静态宇宙模型,否定了物质的运动本性,是反辩证法的!它认为宇宙有限,更是彻头彻尾的反动唯心主义……”听着妻子滔滔不绝的演讲,叶哲泰苦笑了一下。

“低下头!”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被批斗者都要低头,但叶哲泰要这样,那顶沉重的铁高帽就会掉下去,以后只要他一直低着头,就没有理由再给他戴上。但叶哲泰仍昂着头,用瘦弱的脖颈支撑着那束沉重的钢铁。“低头!你个反动顽固分子!”旁边一名女红卫兵解下腰间的皮带朝叶哲泰挥去,在他脑门上精确地留下了带扣的形状,但很快又被淤血模糊成黑紫的一团。

“叶哲泰,这一点你是无法抵赖的!你多次向学生散布反动的哥本哈根解释!”“这毕竟是目前公认的最符合实验结果的解释。”叶哲泰说,在受到如此重击后,他的口气还如此从容,这让绍琳很吃惊,也很恐惧。“这个解释认为,是外部的观察导致了量子波函数的坍缩,这是反动唯心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最猖狂的表现!…‘是哲学指引实验还是实验指引哲学?”叶哲泰这突然的反击今批判者们一时不知所措。“当然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科学实验!”一名男红卫兵说。

“这等于说正确的哲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反对实践出真知,恰恰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知原则的。”

“什么?反动!反动透顶!”那女孩儿举起紧握皮带的手指着叶哲泰,“你,是想说有上帝?”“我是说不知道,如果上帝是指宇宙之外的超意识的话,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正反两方面,科学都没给出确实的证据。”

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在整个会场引起了骚动。“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叶哲泰!”“打倒一切反动学术权威!”“打倒一切反动学说!”

“上帝是不存在的,一切宗教,都是统治阶级编造出来的麻痹人民的精神工具!”口号平息后,那个小女孩儿大声说。“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叶哲泰平静地说。

对于眼前这个危险的敌人,一切语言都无意义了,她抡起皮带冲上去,她的三个小同志立刻跟上,朝上抡起皮带打他那不肯低下的头,在开始的几下打击后,他头上能起一定保护作用的铁高帽被打掉了,接下来带铜扣的宽皮带如雨点般打在他的头上和身上……

物理学家静静地躺在地上,半睁的双眼看着从他头颅上流出的血迹,疯狂的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那条血迹是唯一在动的东西,它像一条红蛇缓慢地蜿蜒爬行着,到达台沿后一滴滴地滴在下面一个空箱子上,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声,像渐行渐远的脚步。

(选自《三体》,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押叶哲泰上台的两个男红卫兵都是理论物理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其中一人揭发他曾在课程中擅自加入了大量相对论内容,所以说叶哲泰精通各种力学。
B.常穿旗袍的物理学教授绍琳穿着草绿色衣服上台表现了她的善变,揭发丈夫而大喝时夹有颤抖声表现了她的外强中干,同时也反衬了叶哲泰的形象。
C.旁边的女红卫兵让“反动顽固分子”叶哲泰低头为的是让对方屈服并承认问题,一名男红卫兵大声命令叶哲泰低头是暗示对方甩掉铁高帽,减轻负担。
D.物理学家的血缓慢蜿蜒地爬行,然后一滴一滴地滴着,发出“哒哒”声,这里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以动衬静,突显了叶哲泰之死给人们的巨大震撼。
【小题2】小说在刻画叶哲泰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题为《疯狂年代》,请概括分析小说中的“疯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2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和谐是我国古代戏剧的美学思想。内容上,戏剧是叙事文学,属再现艺术。但我国古代戏剧中却融入相当比例的表现因素,自我情意的表露、感情的抒发占了极大比重,我国古代戏剧逐渐成为了叙事与抒情并重的艺术。情理上,我国古代戏剧抒情性强,却又不是西方戏剧艺术那种不加节制的狂热宣泄,而是“发乎情,止乎礼仪”,是理智制约下的情,既不越出常轨,也无变态心理。另外,悲剧与喜剧本是两极,我国古代戏剧却是二者的融合,在极悲的情境之前或之后总有滑稽科诨调节悲剧气氛。作为悲剧人物对立面的反派角色也往往带有喜剧色彩,悲剧的结局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逃不脱“大团圆窠臼”。喜剧讽刺邪恶。但由于现实中邪恶势力强大,这种讽刺对于挣扎在邪恶之下的受害者而言,不过多是暂时止痛的制幻剂,仔细品味后更多的却是无奈的悲凉与心酸的笑。这些是悲剧的因素。
形式上,戏剧融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炉,等于是西方戏剧中歌、舞、话三剧的综合。表演上,程式化的表演属表现派,但优秀演员无不要求纯熟程式之上的体验,要演出规定情景、人物特定的感情、个性,要求“演人肖一人”。
虽然,我国古代戏剧是内容形式的和谐统一,但在内容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更重对形式美的追求。内形式方面,作者们对曲辞和音律美刻意追求,他们对每一字、每一曲、每一韵下极大的功夫,务求尽善尽美,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击节拍桌出痕”“推敲曲文如醉如痴”的逸事。
外形式方面,程式化本身就是形式规律化的美,是为了突出形式的作用,使表演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戏剧与同是综合艺术的电影不同,电影要求各种艺术取消自身形式的特点融进电影艺术中,服从表现内容,成为高度综合的有机体。而戏剧中各种艺术形式虽然也都为内容服务,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形式特点。装饰性很强的服饰、背景图案都保留着绘画的因素;造型感极强的形体、身段动作保留着舞蹈、雕塑的因素;曲辞几乎都可以当诗词来欣赏。其他如武术、杂技、滑稽表演等也都有一定的纯观赏价值。有时为了形式美,在内容与形式冲突时,宁可牺牲生活真实而不破坏形式美:贫不能褴褛,尼不能秃头,哭、疯、怒等都不能破坏形象的美感。观众对形式美也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他们可以百听不厌,甚至有专门听某一片段,看某一动作的偏好,可以为反派角色的演技喝彩。这些都出于单纯对形式的欣赏。
(摘自马立华《论中国古代戏剧美学思想的文化意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戏剧是一种叙事文学,但自我情意的表露、感情的抒发这些表现因素,在我国古代戏剧中占有较大比例。
B.我国古代戏剧不仅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也体现了“和谐”这一美学思想。
C.戏剧中,装饰性很强的服饰、背景图案,造型感极强的形体、身段动作以及曲辞都有纯观赏的价值。
D.在我国古代戏剧艺术中,当内容与形式存有冲突矛盾的时候,内容必须做出牺牲,向形式让步。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内容上,我国古代戏剧是“再现与表现”“情与理”“悲剧与喜剧”这些带有对立意义的因素的和谐统一体。
B.虽然我国古代戏剧中没有哪一部悲剧的结局逃脱了“大团圆窠臼”,但这种“大团圆窠臼”仍旧只是起调节悲剧气氛的作用的。
C.我国古代戏剧中的很多喜剧仅仅只是现实生活中,处于邪恶之下的受害者的制幻剂,这主要是因为现实中邪恶势力强大。
D.在我国古代戏剧表演中,优秀的演员不仅需要熟悉程式化的表演,更需要将所饰演的人物个性表现出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戏剧抒情性强,但没有西方戏剧那样狂热宣泄;我国古代戏剧相当于西方戏剧中歌、舞、话的融合,这些表明中西方戏剧艺术异同并存。
B.我国古代戏剧的作者们,对曲辞和音律美刻意追求,务求尽善尽美,以致于观众们在观看戏剧的时候,“击节拍桌出痕”。
C.程式化本身就是形式规律化的美,戏剧中之所以有一些程式化表演形式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戏剧对形式美的追求。
D.虽然同属综合艺术,但戏剧与电影存有不同,其中二者最大的区别点在于:被融合在戏剧与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自我特点是否被保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三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我上小学,我们家附近的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一根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就开始配料: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儿切得整齐的姜丝,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儿细盐、味精,淋上几滴芝麻香油,撮上十几粒小葱碎,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立刻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满满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女人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

女人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个碗里有九只馄饨,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上下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儿驼,是出生时就有的;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操作,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市场采购,女人则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一条街以及附近隔着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都愿意弯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再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假或者暑假期间,每天都会有一些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大人们都上班去了,孩子们没有人带。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半上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上下起伏。女人会吹了又吹,待凉到不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上午大约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就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座城市。大学第一年暑假我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卖馄饨,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结婚的第一个春节,我回家,父亲母亲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吃那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

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

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时,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随后,男人出了院,虽然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但还是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过马路也只能慢慢地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情挺沉重。

但是那天在路口,意外地,我又看见了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碗热乎乎的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色的头发在冷风中飘着。

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儿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了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个大广告牌,临街的路口,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都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关了门,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好像更弯了,女人用胳膊挽着他。他们的头发也全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人轻声对女人说: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这样的情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说明这是两个相亲相爱,性情温和的人。
B.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馄饨的主要的原因是这对夫妻做事认真,对顾客以诚相待。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昭示了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 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米“挽住男人的路膊”往回走,用语细腻。挂与挽的变化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
B.车祸是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但小说并未详写,仅仅通过“我”与母亲的对话透露出来,这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有关。
C.夫妻卖馄饨的小食铺早上开,文中却说“我”带孩子去时,只见他们“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有意让叙述不严密, 使得结尾有种诗意美。
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连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尊严的思考。
【小题3】小说开头用较大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腔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速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速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物数量巨大,浪费严重。
B.中国快递业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大量被丢弃的包装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C.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但因为技术问题,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丢弃。
D.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造成包装物回收率低,所以需要尽快立法加强监督。
B.成本较高是多数小电商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推行绿色包装任务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已经摸索出了有效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方法。
D.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没有约束力,而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关快递监管法律法规。
【小题3】如果要立法解决快递包装问题,需要考虑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陈述。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者兼艺术家的饶宗颐
李然
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从小便有神童之称的他,没有真正的进学堂读书。他出身富裕之家,父亲虽然经营钱庄,但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父亲壮年离世,饶宗颐继承其志,不足20岁已完成父亲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成果之多,在同时代学者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以时间来讲,饶宗颐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以地域来讲,除我国本土外,还涉及印度文字、西亚史诗、东南亚史。以语言工具来讲,饶宗颐懂梵文、法文、德文、英文、希伯莱文等。
饶宗颐既注重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的研究,又对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不懈求索。在1956年《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中,他将伦敦所藏这部早期天师道思想秘籍公之于世,并作出笺注,从而引发了当年欧洲学界对中国古代道教研究的热潮。饶宗颐是第一个把古印度河谷的图形文字与汉语系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他发现古印度这种不明语系的图形文字竟然与中国古代的陶文、甲骨文有着许多类似的迹象,为揭示该古老文化演进秘密和中印文化交流历史开辟了新途径。他又比较屈原《天问》与印度、伊斯兰古文献,发现“发问”文学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进而提出文字人类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新课题,主张把史学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上来。因为他了解本民族文化、也了解他民族文化,因而他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提起饶宗颐,必须要提到他的艺术,因为在近代学者中,像他这样以学者兼而为艺术家的突出人物极罕见。“我对已经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因为我还有潜力可挖,希望接下来能腾出更多时间发挥我的艺术潜能。”
饶宗颐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对于饶宗颐来说,年龄从来都不是绊脚石,90多岁的高龄的他对书画艺术探索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2006年,91岁的饶宗颐在《敦煌研究》第100期发表《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即陇坻(今陕甘宁交界地区)以西的大西北地区。饶宗颐通过旷远、窎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气魄,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叠经试写,以为可用乱柴、杂斧劈及长披麻皴,定其轮廓山势,然后施以泼墨运色,以定阴阳。用笔宜焦干重拙,‘皴当纯以气行’”。饶宗颐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除了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着一定的造诣。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建树甚多。然而,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也许是早年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那里学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趣,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1)饶宗颐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百度百科》)
(2)在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之间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本身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意义。(摘自《饶宗颐的学术地位及影响》)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饶宗颐出身富裕之家,自小便声名远播,有“神童”之称,在学问上自学成才,可见一个人的出身和教学资质是成功的两大要素。
B.文章从时间、地域和语言工具三个维度,分析并展示了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成果之多,以至于同时代的学者无与之比肩者。
C.饶宗颐充满了“士夫气”,是当今难得的“学者型”的书画艺术家,他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作品充满书卷气。
D.91岁的饶宗颐在《敦煌研究》发表观点独到的文章,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阐述了旷远、窎远、荒远的“新三远”主张。
 
E.饶宗颐搞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和国内历史文化的源头探寻并重,体现了他的比较研究的学术思路。
【小题2】(小题2)简要分析文章第五段的作用。
【小题3】(小题3)饶宗颐在书画方面有哪些建树?请简要概述。
【小题4】(小题4)请结合全文,谈谈饶宗颐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