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耳是重要的林产品、森栽秋收,生长期气温以20°C-24℃为宜,相对湿度以90%-95%最佳,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喜气流通畅,生产基地宜选择在有稀琉的林木遮阳、地面相对平坦的地区。现代木耳栽培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采取段木打孔出耳法(图甲),两三年更换一次木段,产量不高,常因灾减产,90年代后,采用塑料袋地栽出耳法(图乙),以木屑、玉米芯、桔秆等作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制成菌棒,摆放在田间、林下,7-10天即可出耳,一季可多次采摘。木耳栽培在我国分布广海;其中黑龙江省产量最大、品质最佳。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农户自发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户合作社,逐步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使木耳产业获得了良性健康发展。


(1)分析黑龙江省成为我国木耳主严省区的气候条件。
(2)与“段木打孔方式”相比,说明“塑料袋菌棒方式”的优越性。
(3)分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木耳产业发展的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5-17 10: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阳具有茶树生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信阳毛炎主产区位于信阳市浉河区五云两潭一寨地区,下图a示意其位置分布。这里3月下旬,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最热的7月份月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均温为1.6℃。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季节。该地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 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800米的雨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 年平均气温较低,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

  

1959年信阳地区茶园面积仅有2.11万亩,1983年总面积达到25万亩。此后十年间,信阳市茶叶生产确定了“稳定面积,着重提高产量和质量,以科技为支撑,生产名优茶,开发新产品”的指导思想。1990年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位居茶叶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名。1992年信阳第一届茶叶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2017年,信阳毛尖以59.91亿元位居茶叶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名。

(1)从气候角度分析信阳毛尖多生长在山谷地区的原因。
(2)与浙江西湖地区(图b)相比,说明“五云两潭一寨”地区绿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信阳毛尖产业发展对我国县域地区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