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荒野地

贾平凹

这原本是庄稼地,却生长了一片荒草。荒草一人余高,繁荣得蓬勃健美。月夜下没有风,亦不到潮露水的时分,草的枝叶及成熟的穗实萧萧而立,但一种声息在响,似乎是草籽在裂壳坠落,似乎是昆虫在咬噬,静伫良久,跳动的是体内的心一颗。扮演着的是《聊斋》里的人物,时间更进入亘古的洪荒,遥遥地听见了神对命运的招引。

月亮在天上明亮着一轮,看得清其中的一抹黑影,真疑心是荒野地的投影,而地上三尺之外便一片迷。夜是保密的,于是产生迟到的爱情。躲过那远远的如炮楼一般地守护庄稼的庵架,一只饥渴的手握住了一只饥渴的手,一瞬间十指被胶合,同时感受到了热,却冷得索索而抖。一溜黑地淌过,松软如过草滩,又分明是脚上穿了宽松的鞋。可怜的农人种下了这一溜洋芋,四周的荒草却使它们未能健长,挖掘过的地上没有收获到拳大的洋芋。肥沃的土地上明日的清晨却能看到两行交织的脚印。

已经是草地的中央了,失却的则是东南西北的方向。境界幽幽。心身在启示着坐下来,恰好有两块石头,等待这石头是多少个年月,石头也差不多等待得发凉了。天地之间,塞涌的是这荒草,人也是荒草的一棵,再有一棵。说话的是眼睛,说尽着唐诗宋词的篇章。头顶上的月亮丰丰满满。需要有点风,风果然而至。草把月划成了有条纹的物件,且在晃动不已。不知名的昆虫在呻吟着,散发着那特有的气味。一切安静,望月亮又如深下去的一眼井水,来分辨那里面的身影了。

佛殿一样的地方,得到的是心身的和谐,方明白那一溜松软的黑地是通往未来的甬道,铺着毡毯。

生长庄稼的土地却长满了这么多荒草,这是失职的农人的过错吗?但荒草同样在结饱满的果籽,这便是土地的功能。失职的农人或许要诅咒的,而娇弱无能的庄稼没有荒草这么并不需要节令、耕作、肥料而顽强健壮啊!

因为草,人归复了原本的形态,这个月下夜晚是这么苍茫壮阔。

生之苦难与悲愤,造就着无尽的残缺与遗憾,超越了便是幽默的角色,再不寄希望于梦境和来世,就这么在荒野地中坐下,坐下如两块石头。或许坐上百年上千年,或许很短的一别,但已够了。

走出了荒野地,另一处草浅的地方,仍发现了曾是长过瓜果的,是南瓜或是西瓜,肯定的也是未收获到要收获的东西,瓜田早废了,瓜叶腐败为泥,而绳一样纵横的瓜蔓却还发白的将也已为泥的印缀在地上。踏着这白绳的空格走,像是游戏。突然就会想起月亮上的那一株桂树,还有那一位勇敢的却砍不断树身的吴刚。而毕竟有这么一块荒野地。

(选自《名家散文随笔精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扮演着的是《聊斋》里的人物”“听见了神对命运的招引”等语句,既增添了荒野里的神秘感,也是为引出下文的爱情约会。
B.荒野地上野草生长得“蓬勃健美”,昆虫在草丛中“呻吟”,黑地松软如“铺着毡毯”,这些细节营造出荒野地夜晚幽秘寂静的氛围。
C.文本抒情主人公始终没有露面,只作不带感情地客观描绘,将若干镜头剪辑迭印构成一幅荒野月夜风景画,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
D.文章结尾作者描写“曾是长过瓜果的”“瓜叶腐败为泥”的瓜田,与开头“这原本是庄稼地”的交代形成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小题2】文章除了描绘荒野地外,还写了一对男女在荒野地里约会爱情的事,这二者在特点上有什么相似处?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章中多次写到了月亮,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1 08:47: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③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④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也不能再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个刺眼痛心的树桩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⑤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⑥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最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⑦“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流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⑨“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⑩说完之后,就再没有言语。我们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槐树被雷击而折断的情节引起阅读兴趣,接着以“拦腰断”“ 裂开四块”的细节描写渲染槐树死去的惨状,奠定了全文伤感的基调。
B.全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出对槐树真挚依恋的情感;长短句搭配,使得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C.文章中的“小儿”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在文中起着引导者的作用,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现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
D.文章的语言在朴素中蕴含着哲理,并且哲理的阐发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从身边的一棵槐树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顽强地生活。
【小题2】结合文本,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
【小题3】文章写的是老槐树,却以“泉”为题,这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要把积攒的钱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了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我不是个好儿子》

【小题1】“我”为什么会想起给母亲寄钱的?
【小题2】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的“馈赠”的?
【小题3】“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从这句话能反映出什么?
【小题4】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五味巷
贾平凹
①长安城内有一条巷:北边为头,南边为尾,千百米长短;五丈一棵小柳,十丈一棵大柳。那柳树都长得老高,一直突出两层木楼,巷面就全阴了,如进了深谷峡底;天只剩一带,又尽被柳条割成一道儿的,一溜儿的。路灯就藏在树中,远看隐隐约约,羞涩得像云中半露的明月;近看光芒成束,乍长乍短在绿缝里激射。买高档商品,是要去西大街、南大街,但买生活日用,这里却极方便:巷北口就有四间门面,一间卖醋,一间卖椒,一间卖盐,一间卖碱;巷南口又有一个大铺,专售甘蔗,最受孩子喜爱,每天门口拥集很多孩子,来了就赶,赶了又来。巷本无名,借得巷头巷尾酸辣苦咸甜,便“五味,五味”从此叫开了。
②这巷子,离大街是最远的了,车从未从这里路过,或许就最保守着古老,也因保守的成分最多,便一直未被人注意过,改造过。但居民却看重这地方,住户越来越多,门窗越安越稠。门上窗上,挂竹帘的,吊门帘的,搭凉棚的,遮雨布的,一入巷口,各人一眼就可以看见自己门窗的标志。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白天人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一个个门窗去,门窗杂乱无章,却谁也不曾走错过。房间里,布幔拉开三道,三代界限划开;一张木床,妻子,儿子,香甜了一个家庭,屋外再吵再闹,也彻夜酣眠不醒了。
③这里每一个家里,都体现着矛盾的统一:人都肥胖,而楼梯皆瘦,两个人不能并排,提水桶必须双手在前;房间都小,而立柜皆大,向高空发展,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塞进去;工资都少,而开销皆多,上养老,下育小,自由市场的鲜菜吃不起,只好跑远道去国营菜场排队;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学习,巷内有一位老教师,人人器重。他们也谈论别人住水泥楼上的单元,但末了就数说那单元房住了憋气,一进房,门“砰”地关了,一座楼分成几十个世界。也谈论那些后有后院、前有篱笆花园的人家,但末了就又数说那平房住不惯:邻人相见,而不能相逾。他们害怕那种隔离,就越发维护着亲近,有生人找一家,家家都说得清楚:走哪个门上哪个梯,拐哪个角,穿哪个廊。谁家娶媳妇,鞭炮一响,两边楼上楼下伸头去看,乐事的剪一把彩纸屑,撒下新郎新娘一头喜,夜里去看闹新房,吃一颗喜糖,说十句吉祥。谁说不出谁家大人的小名,谁家小孩的脾性呢?
④早上,是这个巷子最忙的时候。男的去买菜,排了豆腐队,又排萝卜队。女的给孩子穿衣喂奶,在炉子上烧水做饭。一家人匆匆吃了,但收拾打扮却费老长时间:女的头发要油光松软,裤子要线棱不倒,男子要领齐帽端,鞋光袜净,夫妻各自是对方的镜子。一切满意了,一溜儿一行自行车下楼,一声叮铃,千声呼应,头尾相接,出巷去了。中午巷中人少,孩子可以隔巷道打羽毛球。黄昏来了,巷中就一派悠闲:老头儿去喂鸟儿,小伙儿去养鱼,女人最喜育花。鸟笼就挂在楼窗和柳丫上,鱼缸是放在走廊、台阶上,花盆却苦于没处放,就用铁丝木板在窗外凌空吊一个凉台。这里的姑娘和月季,突然被发现,立即成了长安城内之最,五年之中,姑娘被各剧团吸收了十人,月季被植物园专家参观了五次。
⑤就是这么个巷子,开始有了声名,参观者愈来愈多了。一九八一年冬,我由郊外移居城内,天天上下班,都要路过这巷子,总是带了油盐酱醋瓶,去那巷头四间门面捎带,吃醋椒是酸辣,尝盐碱是咸苦。进了巷口,一直往南走,短短小巷,却用去我好多时间,走一步,看一步,千缕思绪,万般感想。出了南巷口,见孩子们又拥集在甘蔗铺前嚼甘蔗,吃得有滋有味,小孩吃,大人也吃。我便不禁两耳下陷坑,满口生津,走去也买一根,果然水分最多,糖分最浓,且甜味最长。
(有删改)
【小题1】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小题2】请概括生活在五味巷中的老百姓的生活特点。
【小题3】第④段具体写巷子里人们的生活场景极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品的深刻意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进山东    
贾平凹
(1)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潼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
尚一一和尚使我们与古代亲近一一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我这是去了鲁
国之境了。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
琴声从那一簇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
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
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现在。
(2)我的祖先,那个秦赢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
秦城已坏,凿池深为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涸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
之不息,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其实,秦赢政在统一天下
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
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像和力量。接待我的朋友说:哈,
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
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
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3)在曲阜,我已经无法觅寻到孔子当年真正生活过的环境。如今以孔庙孔府
孔林组合的这个城市,看到的是历朝历代皇帝营造起来的孔家的赫赫然大势。一个文
人,身后能达到如此的豪华气派,在整个地球上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了。这是文人的骄
傲,但看看孔子的身世,他的生前凄凄惶惶的形状,又让我们丈人感到一份心酸。司
马迁是这样的,曹雪芹也是这样的,文人都是与富贵无缘,都是生前得不到公正的。
在济宁,意外地得知,李白竟也是在济宁住过二十余年啊!遥想在四川参观杜甫草堂,
听那里人在说,流离失所的杜甫到成都去拜会的他的一位已经做了大官的昔日朋友,
门子却怎么也不传禀,好不容易见着了朋友,朋友正宴请上司,只是冷冷地让他先去
客栈里住下好了。杜甫蒙受羞辱,就出城到郊外,仰躺在田埂上对天浩叹。尊诗圣的
是因为需要诗圣,做诗圣的只能贫困潦倒。我是多么崇拜英雄豪杰呀,但英雄豪杰辈
出的朝代,斯文是扫地的。孔庙里,我并不感兴趣那些大大小小的皇帝为孔子树立的
石碑,独对那面藏书墙钟情,孔老夫子当周之衰则否,属鲁之乱则晦,及秦之暴则废,
遇汉之王则兴,乾坤不可久否,日月不可久晦,文籍不可久废啊!
(4)当我立于藏书墙下留影拍照时,我吟诵的是米芾的赞词:孔子孔子,大哉
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5)我在泰山上觅寻我的祖先遏雨而避的山崖和古松,遗憾地没有找到这个景
点。听导游的人解说,我的祖先毕竟还是登上了山顶,在那里燃起了熊熊大火与天接
通,天给了他什么昭示,后人恐怕不可得知。而事实是秦亡后,就在泰山之下,孔庙
孔府孔林如皇宫一样矗起而千万年里香火不绝。孔子就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吗?泰山就
是永远的孔子吗?登泰山者,人多如蚁,而几多人真正配得上登泰山呢?我站在拱北
石下向北面的峰头上看,我许下了我的宏愿,如果我有了完成夙命的能力和机会,我
就要在那个峰头上造一个大庙的.我抚摩着拱北石,我以为这块石头是高贵的,坚强
的,是一个拳头,是一个冲天的惊叹号。
(6)古人讲: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周围的山确实是小的,小的不仅仅是周围
的山,也小的是天下。我这时是懂得了当年孔子登山时的心境,也知道了他之所以惶
惶如丧家之犬一样到处游说的那一份自信。
(7)我带回了一块石头,泰山上的石头。过去的皇帝自以为他们是天之骄子,
一旦登基了就来泰山封禅的,但有的定都远,他们可以采泰山祀天,也可以自家门前
筑一个土丘作为泰山来祀,而我只带回一块石头一一泰山石是敢挡的一一泰山就永远
属于我,给我拔地通天的信仰了。(有删改)
【小题1】简要赏析文章第一段中对“胡琴声”描写的妙处及作用。(4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江海可以涸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
(2)英雄豪杰辈出的朝代,斯文是扫地的。
【小题3】文章第5段中说“登泰山者,人多如蚁,而几多人真正配得上登泰山呢”,请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登泰山。(4分)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带回泰山石的用意是什么。(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平凹
(1)去年秋季,我去兴庆宫公园划了一次船。去的那天,天阴,没有太阳,但也没有下雨,游人少极少板的。我却觉得这时节最好了,少了那人的吵闹,也少了那风声雨声;天灰灰的,略见些明朗,好像一位端庄的少妇,退了少女的欢悦,也没上了年纪的人的烦躁,恰是到了显着本色的好处。
(2)同游的是我的妻,她最是懂得我的;新近学着作画,是东山魁夷的崇拜者。我们租得一只小船,她坐船首,我坐船尾,这船就是我们的,盛满了脉脉的情味。桨在岸上一点,船便无声地去了,我们蓦地一惊,平日脚踏实地的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一时觉得像飞出了地球的吸引层,失去了重量,也失去了控制,一任飘飘然去了。
(3)船箭一般地飞去了四五米,突然一个后退,一瞬间地停止了,像一个迷丽丽的梦,突然醒了,觉得凭一只木船,自己在了水上。心倒妥妥地落下来,默默看着对方,都脸色苍白,脖颈上的筋努力地用劲,便无声地笑了。妻说:古人讲羽化而登仙,其实大致如此,并不会轻松的。这话倒也极是。
(4)倏忽间,船就打旋起来,像一片落下的树叶,便见光滑的水面有了波纹,像放射了电波,一个孤圈连着一个弧圈,密密的、细细的,传到湖心。以前只认为水是无生命的,现在却是有了神经;神经碰在了岸上,又折回来,波纹就不再是光洁的弧线,成了跳跃的曲线,像书写的外文,同时有一股麻酥酥的滋味袭上心头了。桨继续划动着,起落没有声息,无数的漩涡儿悠悠地向四边溜去,柔得可爱,腻得可爱,妻用手去捉拿,但一次也没有成功。
(5)我们调正了方向,向湖心划去,妻终是力小,船老向一边弯,未了就兜着圈儿。她坐到船尾采,我们紧挨着,一起落桨,一起用力,船首翘起来,船尾似乎就要沉了。但水终没有涌进后舱。我们身子深深往下落,正好可以平视那湖面。水和天并没有相接,隔着的是一痕长堤,堤边密密地长了灌木,叫不上名儿,什么藤蔓缠得黏黏糊糊。堤上是枫树和垂柳,枫叶成三角模样,把天变成像撒开的小纸片儿,垂柳却一直垂到树下,像是齐齐站了美人,转身过去,披了秀发,使你万般思绪儿,去猜想她的眉眼。湖面上,远处的水纹迅速地过来了,过来了,看了好久,那水纹依然离得我们很远,像美人的眨着的脉脉的眼,又像是嘴边的绽着的羞涩涩的笑。我们终于明白那柳之所以背过去,原来将眉眼留在了水里。
(6)船到湖心,我们便不再划,将桨双双收在舱里,任船儿自在。妻便作起画来。我仰躺在船里,头枕在船帮上,兀自看着天。天也是少妇的脸,我突然觉得天和这水。端庄者对端庄者,默默地相视;它们是友好的,又是相离着,因此它们不像月亮绕太阳太紧.出现月圆月缺,它们永远的天是天,水是水,千年万年。我还要再想下去,突然一时万念俱友,空白得如这天,如这水一般的了。
(7)划了两个钟头,湖面上依然没有第二只船,一切都是水,灰灰的白白的。我一时想作些诗,来形容这水的境界,却无论如何想不出来。我去过革命公园的湖,那水里有了缄绒的绿藻,绿得有些艳了;也去过莲湖公园的湖,那里生了锈红的浮萍。红得有些俗了,全没有兴庆宫公园的湖来得单纯,来得朴素。我只好说,兴庆官公园湖里的水,单纯得像水一样,朴素得像水一样。
(8)诗没有作成,我起身去看妻的画,她却画了一痕土岸,岸上一株垂柳,一动不动的一株垂柳,柳条自上而下,像一条条拉直的线,柳的下方,是一只船,孤零零的一只船。除此都空白了,我没必要再作诗了,她真是东山魁夷的弟子,是最深知这兴庆宫公园的湖水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集《爱的踪迹》)
【注】东山魁夷,日本画家,其画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
【小题1】文章开头第一段详细交代游园的时令和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文章第五段划线的句子应该如何理解?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妻子作出的画,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意图。
【小题4】文章标题为“静”,全文却无一“静”字。请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静”的。
【小题5】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再现自然,融我于自然,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如第四段的描写,船像树叶,水纹像电波,波纹又似“书写的外文”,在蕴藉中隐匿的情感音符跳动不止。
B.文章第二、三段描写“我”和妻子湖中泛舟的景象,主要抓住人物细致生动的动作和感受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在平淡之外隐含着深沉和力度。
C.随着视角的变换,全文移步换景。一一路行船,“我”见所见.抒所感,在这样一个宁静安适的环境里,“我”的思绪也很平静。
D.全文在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中,融贯着深情,在自由自在、信笔点醒的抒情中,阐发着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理,于丰厚隽美中透出些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