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部地区的耕作习惯为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云英草。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所以冬季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风光,被片片“白地”(没有精种的土地)取代。目前,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仅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在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30℃,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 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下图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
2月
3月
月
5月
6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雨量 (mm)
45.6
45.5
56.9
64
66
68.9
76.6
84.2
74.2
63
70.3
65.5
月均溫(℃)
-6.7
-6.1
-0.8
6
12.3
17.4
20.5
19.5
15.2
8.9
3.2
-3.5
降雨日数(天)
14
12
13
11
10
15
“响水大米,大米中的战斗机”,明、清时代为"皇粮"、"御米",其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质纯净、无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
柬埔寨茉莉香米种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原始的“天然土肥”和“人力牛耕”种植方式、以及6个月的生长周期(5-11月),成为柬埔寨珍贵的优质香米,2012年以来曾连续三年获得“世界优质大米评选”冠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