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4年我国确认了三个“1亿”的城镇化路线图,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据估算,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如果完成以上计划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上升到()
A.53%以上
B.57%以上
C.60%以上
D.67%以上
【小题2】按题意,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城市类型为()
A.小型城镇
B.中小城镇
C.大中城市
D.大中小城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1-20 09:48: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南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同类题2
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
A.城市占地规模
B.城市人口规模
C.城市化水平高低
D.城区建筑规模
同类题3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小题2】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小题3】与其他地区一样,图中阴影所示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同类题4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阅读“两三角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简述治理酸雨的措施有哪些?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
同类题5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水平较高
B.离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
【小题2】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房价水平较低
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高
D.经济联系紧密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