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过程后期,中小城镇和乡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往往会增加,而城市中心会出现“空心化”。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4-01 04:3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城市水体建设称为“城市蓝化”,城市水体在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中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只是考虑自然条件,上海市“蓝化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蓝化效应”最强,说明武汉市的水体对城市环境中的保护作用也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B.降水丰富,蒸发微弱
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D.植物茂盛,涵养水源
同类题2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都市区在发展的III阶段可能会出现( )
A.人口由核心区向郊区集聚
B.城区总人口数量减少
C.失业率低
D.城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上升
【小题2】从I到II阶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
A.高科技产业不断兴起
B.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C.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同类题3
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差异最大的一组是
A.甲与乙
B.丙与丁
C.甲与丙
D.乙与丙
【小题2】关于我国城市化战略规划叙述正确的是
A.“两横”是指长江、黄河沿线
B.决定区域城市化差异的因素是气候
C.进一步控制中小城市的发展
D.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体
同类题4
下图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
A.起步晚,水平低
B.起步早,水平高
C.起步晚,水平高
D.起步早,水平低
【小题2】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小题3】城市化速度过快的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5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较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