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过程后期,中小城镇和乡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往往会增加,而城市中心会出现“空心化”。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4-01 04:3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00-2015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表格中各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
A.重庆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长沙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C.上海人口数量先增后减
D.苏州人口数量增速减慢
【小题2】上海和武汉城市人口增量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B.产业升級和转移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城市环境质量变差
【小题3】根据图表中所呈现出的规律,甲城市最有可能是
A.杭州
B.株洲
C.拉萨
D.雄安新区
同类题2
“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读下表有关资料(2007年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发达,GDP约占全国的20%②“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小题2】有关“长三角”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化阶段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扩大制造业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3
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最有利于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制约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国家政策
D.地域文化
【小题3】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土地沙化
B.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
D.湿地扩大
同类题4
2018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年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7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A.人口增长放缓
B.科学技术进步
C.国家政策支持
D.社会经济发展
【小题2】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快速上升
①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②城市大气污染减轻
③乡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城市财政负担减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5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小题2】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