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材料回答。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决定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1)武汉城市圈所具有的交通区位优势是什么?
(2)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3)武汉城市圈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0-04-07 02:09: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城市群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
A.伦敦
B.鹿特丹
C.利物浦
D.巴黎
同类题2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能源
【小题2】有关图示区域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B.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C.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永宁市的服务范围
D.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同类题3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小题2】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C.4-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小题3】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A.
B.
C.
D.
同类题4
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周边出现了一些“睡城”。“睡城”,也称为“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虽然人口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赶着上班、购物。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睡城”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
B.“睡城”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C.在“睡城”周边地区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睡城”的可持续发展
D.我国大城市周边“睡城”的出现属于逆城市化现象
同类题5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小题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