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0 07:4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是《福尔赛世家》;《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C.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九月甲午”“元和四年”“德佑二年”中的“甲午”“元和”“德佑”都属于年号纪年。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同类题3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示辞去官职的词有“下车、致仕、移病、请老”等,“悬车”指官吏初到任,“解褐”指入任为官。
B.三辅指秦代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表示授予官职的词有“辟、征、除”等,表示升官的词有“陟、拔、加”等,表示暂代官职的词有“摄、署、权”等。
D.九州指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秦居冀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同类题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荀子与孟子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说的继承人。荀子主张“性恶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句话,是孟子的名言。
B.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如落后愚昧的闰土、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多疑敏感的狂人、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善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揭示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矛盾。
C.美国作家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个百折不弯的硬汉,用海明威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把不败他。”
D.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近体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和《琵琶行》中的“行”都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