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早期城市用地比较分散
C.未来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增强
D.河流下游流量趋于平稳
【小题2】图中火车站未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5-23 12:5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州农业区中,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
B.棉花
C.大豆
D.甜菜
【小题2】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临海交通便利
B.内陆多沼泽分布
C.临海开发较早
D.临海地形平坦
同类题2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下图为大庆市图及采油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主要特点有
①沿山谷分布 ②沿河分布 ③居采油区 ④靠近铁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A.石油储量丰富
B.国内市场庞大
C.铁路交通便利
D.科技力量雄厚
【小题3】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的转型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
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89、2006年苏州地区城镇用地演变。
材料二 1978—2006年苏州地区就业结构演变。
材料三 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变化坐标图。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三总结出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的分布规律。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可能是( )
A.城市的雾岛效应
B.城市的科技效应
C.城市的热岛效应
D.城市的雨岛效应
(3)在苏州市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类题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所谓“锈带”,通常是指美国中西部的几个州,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锈带”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该地区为“锈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地区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锈带复兴”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1)据图判断,城市②钢铁工业发达,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图所示工业区的钢铁生产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甲、乙两图所示地区“走向复兴”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
同类题5
读材料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有诗为证“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陈毅诗)。说出图示地区的山河大势,比较河流上下游地貌形成中外力作用的不同特点。(4分)
(2)说出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3分)
(3)分析东南亚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的优势条件。 (4分)
(4)说出本地区城市分布的基本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