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7年8月7日,济南市首次运行潮汐车道“拉链车”。这辆车所到之处,路中间的隔离墩会从“拉链车”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车道便进行重新区分。据此,完成下题。
该车辆主要工作时段是( )
A.早晚高峰时段
B.中午车多时段
C.工作日白天全天
D.周末车少时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07 02:08: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自从南京市2000年开始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即让楼宇披上“绿大衣”后,南京市6月份的气温同比呈下降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京市推广的“垂直绿化”可有效地( )
①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②缓解城市普遍存在的夏季高温现象
③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④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如果你是南京市市长,那么下面哪些措施还可以是你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可选择的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B.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C.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同类题2
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的盛景着实让人向往,据报道西安将投入600亿元用于城市水系生态建设,在长安八水的基础上增加黑河和引汉济渭水系,共十大水系,瓮中捉鳖西安城市水源,实现与水库、湖泊互连互,以实现“八水润西安”,下图为西安城市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八水润西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因湖而美,有利于提高西安市的城市等级
B.引生态水进城,保障供水,恢复城市湿地,调节气候
C.主要发挥城市水系的防涝、排涝作用,防止内涝
D.体现了历史与现实契合,实现了文化传承
【小题2】西安“百亿造湖”巨大工程引发质疑,有人认为渭河南岸支流水量越来越小,将影响到城市生态补水,其质疑的依据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秦岭北坡断层活动导致河床变窄
C.秦岭南越耕地面积增加
D.黄河断流导致渭河水位下降
同类题3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城市,城区人口1980年约22万人,至2012年城区人口约65万人,城市地域结构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下图所示。
(1)指出老城区城市形态的分布特点及这样分布的优点。
(2)指出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类型,并说出1980年-2010年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3)人口和工业向城市大规模集中,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请提出解决该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同类题4
在我国东部某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工人在绿化区地下铺设了一些装置(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地下铺设该装置的直接作用是
A.防震减灾
B.娱乐休闲
C.加固地基
D.回收雨水
【小题2】如果在该城市各小区和公园推广该工程项目,其主要效益有
①减轻地震危害
②丰富居民生活
③延长楼房寿命
④增加雨水下渗量
⑤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同类题5
读我国南方某省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该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均快速提高
B.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C.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均来自本地人口
D.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小题2】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不正确的是
A.城市内涝——增加道路面积
B.灰霾天气增加——发展新能源汽车
C.地下水位下降——增加绿地面积
D.热岛效应增强——降低建筑物的高度
【小题3】近几年该省省会城市的一些老工业区不断涌现高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形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与原材料
B.技术与人文环境
C.物流与市场
D.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