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包括标点)
朱汝珍(1870—1942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广东清远人,清末民初法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按照惯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殿试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见该卷虽然文词畅顺华丽,但字体却为粗笔楷书,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体,故看后不禁连连摇头。再说,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不禁让这位老佛爷想起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与“诛”同音。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这三个字一下就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于是她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相反,慈禧觉得刘春霖这个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贵州人,便将他提升为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5-03-26 03:4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4分)
去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向读者开放,开馆当日接待读者超过3000人,同时,教育部宣布向全国10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各配送一套《中华再造善本》。这些高端层面的繁荣与发展,让我们满心欢喜,而基层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旧书市场上的卖品,应该是从私人藏书中得来的,也有出版社的积压图书,以及图书馆淘汰的少量图书。但现在旧书市场的大量旧书来自于原先的基层图书馆库存,仅列举以下数例:《郭沫若的少年时代》,“民航北京维修基地”印记;《林家铺子》,“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印记;《艾奇逊回忆录》,“衡水地区工人俱乐部”印记……看看现在的企业图书馆,有几家会购置与专业无关的书籍供员工阅读呢?由于图书价格的上涨和购书经费的相对萎缩,地方高校图书馆添置新书倾向于选购套书,这类书在批发市场上以2折甚至1折的价位向外发货,多为拼凑制作,没有多高的阅读价值,而且校对、印刷质量都很差,里面可能还有很多处错误。用这类图书充斥大学书架,耽误的恐怕不只是在校求学的一代人,贻害也许会很深远。经济尚算发达的华北农村基本上没有图书室,许多乡镇的图书馆也是名存实亡。民政部推行的“农村书屋”工程,配发的图书数量不少,但是远远没能到达农民手里。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以图书库存为代表的文化设施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请分点概括当前我国基层图书馆建设存在的弊端。(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