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该文首席作者、拉特格斯大学气候学家亚伊尔·罗森塔尔说:“我们可能低估了海洋储藏热量的效率,它可能为我们应对全球变暖这个难题争取了一些时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4-03-17 10:2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小题1】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小题3】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小题4】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每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

材料一:据介绍,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五大特色亮点在于百园之园、文化盛宴、植物全书、生态课程和智慧体验,游客们不仅可以享受山水自然之美,还将领略丰富的人文景观。“东西园”“新丝绸之路”等画卷形制各异,但无不展现了设计师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索。此次盛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更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为伍的机会,让人们欣赏自然、尊重自然、珍视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摘编自2019年4月19日《光民日报》)

材料二:随着2019年北京世园会开幕日子的临近,市相关部门在交通、住宿、票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市相关部门还专门设置了交通保障组,解决从市区到园区、从园区到市区的交通问题。在世园会开幕前,延庆将细化住宿接待方案,同时强化卫生、消防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世园会针对住宿延庆游客的需求,特别设置了“跨夜票”,引导游客错峰出游。

(摘编自2019年1月22日《北京日报》)

材料三:2019年北京世园会,中国政府力求将所有工作都做到位,挖隧道、修高速、把一些居民搬迁到新家。这一切都是为了把此次世园会打造成展示国力的盛会。世园会于2019年4月29日开幕,2019年10月7日闭幕。在此盛会前及期间,中国还有两项重大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有删改)

材料一侧重报道:______
材料二侧重报道:______
材料三侧重报道: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