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聚落分布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矿产资源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河流因素
【小题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21 11:0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形的变化
B.气候的变化
C.交通的变化
D.自然灾害
同类题2
安徽省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把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1),图2是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及城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1中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Ⅰ 湿地破坏
B.Ⅰ 洪涝灾害
C.Ⅲ 水土流失
D.Ⅲ 崩塌滑坡
【小题2】影响淮河沿岸与长江沿岸城市数量差异的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矿产
C.地形
D.气候
同类题3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河流A、C两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A. 侵蚀、堆积 B. 搬运、堆积
C. 侵蚀、搬运 D. 堆积、侵蚀
【小题2】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同类题4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同类题5
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城市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