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同济、华师大、华东理工、上外和东华等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的理科考试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放弃考语文。
旋即,一场“为何考英文,不考语文?”的争论在社会上展开——
有人说:学生压力够大了,语文是母语,没有必要逢考必有;有人说:凭什么不考语文,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还要不要……
面对争论,孰对孰错? (腾讯教育2010年1月27日有删改)
今年的10月7日是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这天所有的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祭祖及饮宴等,以表达避灾驱邪,表达思念、祝福之意。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又称“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留下了无尽的辉煌,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一直被后期书家苦苦追索。书法演进有种奇特现象,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从萌动、滋生、繁茂、壮大到成熟,往往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同样,“魏晋风韵”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虽也不乏书家踵其前贤而光耀千秋,但水准始终难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望其项背空发仰慕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