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是英国为迎接“世界读书日”而进行的网上的调查,请用一句话总结该调查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
英国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在网民评选出的100部最受欢迎小说中,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高居榜首,是英国人的最爱。
这次调查收集了2000名读者的意见,列出英国人认为是“我们的国家必不可缺”的百部小说。和去年的调查结果一样,《傲慢与偏见》击败不少热门畅销书,牢牢占据榜首。尽管排名第二和第四的分别是《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系列,但大多数畅销小说表现平平,例如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仅排名第42。而夏洛特•勃朗特和埃米莉•勃朗特姐妹的经典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分别位居第三名和第七名,《圣经》位列第六,莎士比亚作品全集名列第14。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7-07-01 12:18: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但如果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施政目标中,政绩考核需要对幸福进行量化,而幸福本身又很难被量化,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一些地方虽有建设“幸福××”的良好意愿,但其会不会和民众的主观感受形成“一个目标,两种表述”的割裂呢?现在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这等于把幸福矮化为财富指标。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
【小题1】文章对地方政府把施政重点转向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持什么样的态度?(4分)
【小题2】文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公众的幸福感?(4分)
【小题3】“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社会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