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半城市化地区是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半城市化的形成原因是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
C.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
【小题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11 09: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201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新华社发布的《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
(1)阐释城市群形成过程。
(2)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说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
(3)描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同类题2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Y市附近河流主汛期在一月还是七月,为什么?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4)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同类题3
“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对就地渗透、吸收、存蓄雨水;遇到干旱时再将存蓄的雨水“吐”出来,加以循环利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更具生态魅力。2015年4月,济南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读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及指标分解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大气循环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小题2】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
① 水资源化利用 ②缓鳃城市内涝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3】为了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济南市需大力推行的合理措施有
A.大型地下管网建设
B.开挖大型湖泊
C.建设下凹式绿地
D.硬化河床
同类题4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小题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
B.M、N、P
C.M、M、N
D.P、P、N
【小题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市场
B.政策
C.文化传统
D.生活习惯
同类题5
发展中国家是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