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8-28 08:5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人认为,如果农民大量进城,会造成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比如,贫民窟增多、社会混乱、就业压力增大等)。对此你的看法是( )
A.这种说法对,引起社会混乱,造成经济下滑
B.这种说法错误,农民都进了城,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有任何问题
C.这种说法片面,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小城镇建设加快,从根本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这种说法对,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同类题2
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同类题3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表径流量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增多,总降水量会增加,人感到更舒适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同类题4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同类题5
吸附PM2.5能力强的绿化带应优先布局在
A.城市道路两侧
B.京密引水渠沿线
C.人口密集区域
D.郊野公园的绿地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工业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