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最新资料统计,我国自然村十年前约360万个,现今仅剩下270万个,每天约80到100个自然村在消失。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农村
A.出生率急速下降
B.城镇化快速发展
C.人口大量外迁务工
D.生态环境的恶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9-20 10:3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可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地人口急增,但城市化程度高低不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依序是()
A.西亚、西欧、东非、东南亚
B.东南亚、西欧、东非、西亚
C.西欧、西亚、东南亚、东非
D.西欧、东南亚、西亚、东非
【小题2】影响西亚城市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劳动力不足,引进外籍打工人口
B.廉价农产品进口,促成农业转型
C.实施“耕者有其田”,提升农民经济生活
D.石油带动经济发展,大量国外人口移入
同类题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
A.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化就是人类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种现象
B.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C.城市化过快,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高
D.城市化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矛盾是不可协调的
同类题3
读图,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经济差异较大
B.②时期第二产业为主导城乡差异较小
C.③时期第二产业为主导城乡差异较大
D.③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增长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同类题4
(20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出现了城乡空间重构的趋势。下图为城乡空间重构概念模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角度,说明“城乡空间重构”的内涵。(6分)
(2)分析“农田连片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6分)
(3)从地理的角度,阐释城乡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8分)
同类题5
读某城市(盛行风为东北风与西南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理由是
。
(2)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理由是
。
(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仓储批发中心的是
,理由是
。
(4)在丁处规划建设自来水厂,请分析该规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